此香炉为铜胎景泰蓝工艺香炉,圆腹,镂空,铜胎,施天蓝色珐琅釉为地,掐丝填各色珐琅彩,主题纹饰为,古典含委婉之势,掐丝工艺多而不乱,有清丽脱俗并俱之致,底部落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此器做工精细,颇显富贵之气,陈设于案头几旁,顿生几分古意。整件器物古朴典雅。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仔细打量炉身上的鎏金,显见其经过两次鎏金过程,且所用金粉并不一致;两侧的兽耳也像是后来加制上去。通过对此炉的时代风格、冶金技术、珐琅材料、掐丝工艺的仔细鉴别,结合我个人长期搞古玩收藏积累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底蕴,在和多位文物鉴赏专家交流后,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此炉当是结合明清两代制造工艺的代表性作品。
景泰蓝缠枝莲香炉--------------价格:RMB4,430,000----日期:2017-01-08
“乾隆年制”款景泰蓝缠枝宝----价格:RMB4,750,000----日期:2016-01-05
“乾隆年制”款景泰蓝缠枝宝----价格:RMB5,120,000----日期:2017-04-06
景泰蓝缠枝花卉双辅首凤纹铜----价格:RMB4,430,000----日期:2017-06-22
“乾隆年制”款景泰蓝缠枝宝----价格:RMB4,860,000----日期:2017-09-16
近几年乾隆年制景泰蓝香炉市场成交的价格:
景泰蓝缠枝花卉双辅首凤纹铜----价格:RMB4,980,000----日期:2017-04-20
清乾隆景泰蓝五层大香炉--------价格:RMB5,240,000----日期:2017-06-06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圆鼎龙耳----价格:RMB2,330,000----日期:2016-12-19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圆鼎龙耳----价格:RMB2,320,000----日期:2016-07-20
景泰蓝兽足香炉----------------价格:RMB3,740,000----日期:2017-07-16
近年来,掐丝珐琅的市场收藏行情逐年升温,其拍卖价格也是屡创新高,人们的收藏热情也被再次激发起来。珐琅器作为市场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凭借近年来拍场上的不俗成绩,受到了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关注。
在有些人看来,干了38年飞行员工作,如今已是资深技师、正处级干部的我似乎有些“高大上”,有些疏离,其实是有些“高看”我了。打从航校毕业后,我就开始玩起了古董收藏,且“中毒颇深”,陷进去就拔不出来。玩收藏让我结识了很多朋友,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同道中人,玩久了,心态越来越好,收藏倒仿佛成了“良”,病都没有了。35年的收藏生涯,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人文积淀,也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古玩珍品。此件掐丝珐琅景泰蓝香炉便是其中之一。
业内人士分析,景泰蓝市场不景气,一方面因其所属古董杂项门类近年来持续不振,另一方面则是真品困扰令买家信心不足。
2005年之后,景泰蓝与明清漆器、青铜佛像等冷门一起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宠。文物不可再生,真正的藏家又不会轻易出手,真品开始大量进场。据估计,国内景泰蓝真品的比例超过80%,境外则为20%至30%。尽管仿制珐琅器的成本很高,但巨额利润还是令造假者趋之若鹜。在内地市场,有些品甚至能够以假乱真,有些从海外回流的当代景泰蓝在做旧后当成古董卖。
自2006年从一位朋友处收得此香炉后,前后有多家拍卖行、多位古玩收藏爱好者前来询价,问我可否转让?但都被我拒绝了。我觉得自己对这座香炉的认识还很浅薄,在我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它背后的历史意义、人文底蕴之前,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将其轻易转让的。每当我注视着这座香炉,细细把玩时,总觉得会产生新的灵感,收获颇丰,它实在让我爱不释手。相信随着时的流逝、文化的积累,我会越来越靠近它的本质,触摸到它“灵魂”深处的美。
纵观近几年来的收藏市场,总体成交数据呈现出连年下滑态势,以至于市场上关于“回调”的探讨不绝于耳。然而,在每年的春秋两大拍卖中,却总能冒出一些“任性”成交的“亿元”拍卖数据,给低迷的市场提振信心。事实上,正是这些大收藏家们的“任性”表现,为助推艺术品市场整体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心支撑和资金源泉。
征集范围:
名贵宝材:人参、何首乌、灵芝太岁、各种动物宝、麝香等;
各朝钱币:民初晚清各版本金币银币铜币等;各朝代古钱币;
古玩杂项:鼻烟壶、青铜器、佛像天珠、紫砂壶、名贵木材等;
晶莹宝石:红蓝绿宝石及原石、各类奇石、各类陨石、化石等;
高古玉器:和田玉、高古玉、明清玉、红山良渚文化、孝粉碗;
古籍善本:名人书画、宫廷书画、古旧书籍、古医书、等等;
珍品瓷器:清三代瓷器、瓷板画、青花瓷、珐琅彩、五大名窑;
要说收藏圈里的“任性”帝,恐怕非刘益谦莫属了。因为他的每一次出手几乎都以天价追逐精品为主,且常常高调,因而广为业界“熟知”。笔者翻阅了其近的几次大手笔拍卖:2014年4月,他以2.81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同年11月26日,又以3.48亿港元拍下了被誉为唐卡之王的十五世纪“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2015年11月以1.139亿港元拍下“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弘纹瓶”;而今年在香港苏富比成交的张大千《桃源图》,买家正是刘益谦。
这一系列出手,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只能以“有钱任性”来理解了。但深入分析,对于收藏家而言,艺术品收藏本身也是一种投资手段。其中精品资源是十分稀缺的。这就为投资留下了潜在增值空间。这也正是刺激收藏家参与的源动力。因此,面对转瞬即逝的精品资源和投资机遇,大收藏家往往只能通过“任性”举槌报价争抢。因为他们懂得:这一次得不到,在不确定的未来出现时,价格只能更高。收藏投资者作为艺术品的投资人,同时也是艺术品市场价位的推手和受益者。正是因为他们在两者之间不断转换身份,终促成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