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铜香炉,便不得不提到大明宣德炉。据史料记载,宣德炉为中国史上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其具备四十多种色泽,器型周正,线条简洁,端正静雅,气度沉稳,从而将铜香炉艺术推向历史巅峰。因此,宣德炉不但在市面上所有的香炉里价值高,在拍卖场上也屡屡创出新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原本较为冷门的小众收藏也开始走进大众藏家的眼中,铜香炉便是一类,又以明朝的宣德炉为精品。
记者连日来走访长沙市场发现,市面上90%以上的宣德炉都是后期仿制的。不过,这些后仿的铜质香炉也不乏大身价,一些器形和做工上乘的清朝仿宣德炉,售价通常在万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百万元。
铜鎏金錾花嵌玉、松石、----价格:RMB3,920,000----日期:2016-10-22
清乾隆掐丝珐琅三足双耳香------价格:RMB5,840,000----日期:2016-03-15
清乾隆掐丝珐琅嵌玉香炉、------价格:RMB3,820,000----日期:2017-06-23
清乾隆碧玉四管式香炉----------价格:RMB1,850,000----日期:2017-09-22
清乾隆掐丝珐琅三兽足海螺------价格:RMB2,660,000----日期:2016-02-03
近几年清代香炉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代铜胎掐丝珐琅三足香炉------价格:RMB3,580,000----日期:2017-03-26
清乾隆掐丝珐琅嵌玉香炉、------价格:RMB5,890,000----日期:2016-07-28
清乾隆掐丝珐琅甗形香炉--------价格:RMB5,340,000----日期:2017-10-16
清代铜胎掐丝珐琅三足香炉------价格:RMB3,240,000----日期:2016-01-05
清乾隆碧玉三足香炉------------价格:RMB5,430,000----日期:2016-07-02
“中国自古有香炉焚香之习俗,香炉收藏源远流长。香炉种类繁多,有陶瓷、铁、铜、木等材质制成,而总体而言,大致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据湖南省收藏协会专家黄念曾介绍,他告诉记者,自商周青铜器开创吉金文化,至元末明初,中国铜器铸造技术蓬勃发展,铸铜业兴盛,铜材取代其他材料,成为香炉铸造的主要材料,并迅速普及。香炉收藏也以铜香炉盛。
在长沙天心阁古玩城,记者看到多家摊位上摆有铜制或瓷制的香炉,不过型制、款式、皮色各有千秋,价格也在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经营铜香炉的彭老板告诉记者,在他的藏品中,清早期的香炉五六年间至少涨了30%-50%,高的甚至达100%。
彭老板指出,虽然香炉收藏近两年的关注度有所上升,但由于过去市场的价格偏低,目前来看,可以说仍处于低谷。“在历史上,宣德炉在明清两代的地位甚至高过瓷器。因为宣德皇帝下令做瓷器一批60多万件,大规模做铜器才3000件。到了雍正时期,大清史录有记载,铜器做一批样式才4件。老的东西,都有稀缺性,只会少不会多。收一件少一件,坏一件就没一件。”
而记者在长沙多家拍卖行了解到,曾经有一座清中期“洒金扁方宣德炉”,成交价是71.5万元。而清末民初的仿品,铸工不精的也就数百元,但工艺精、造型好、包浆佳的也会达到数千元。
从近20年的国内拍卖成交状况看,明清铜香炉的成交数量和成交价都在逐年上涨。2000年以后,铜香炉的平均成交价格稳定在10万元上下。近几年,铜炉收藏势头不容小觑,各大拍场佳绩频传。2010年,仅王世襄藏炉专场总成交额就高达9844.8万元,成绩不俗。
纵观近几年来的收藏市场,总体成交数据呈现出连年下滑态势,以至于市场上关于“回调”的探讨不绝于耳。然而,在每年的春秋两大拍卖中,却总能冒出一些“任性”成交的“亿元”拍卖数据,给低迷的市场提振信心。事实上,正是这些大收藏家们的“任性”表现,为助推艺术品市场整体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心支撑和资金源泉。
征集范围:
名贵宝材:人参、何首乌、灵芝太岁、各种动物宝、麝香等;
各朝钱币:民初晚清各版本金币银币铜币等;各朝代古钱币;
古玩杂项:鼻烟壶、青铜器、佛像天珠、紫砂壶、名贵木材等;
晶莹宝石:红蓝绿宝石及原石、各类奇石、各类陨石、化石等;
高古玉器:和田玉、高古玉、明清玉、红山良渚文化、孝粉碗;
古籍善本:名人书画、宫廷书画、古旧书籍、古医书、等等;
珍品瓷器:清三代瓷器、瓷板画、青花瓷、珐琅彩、五大名窑;
要说收藏圈里的“任性”帝,恐怕非刘益谦莫属了。因为他的每一次出手几乎都以天价追逐精品为主,且常常高调,因而广为业界“熟知”。笔者翻阅了其近的几次大手笔拍卖:2014年4月,他以2.81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同年11月26日,又以3.48亿港元拍下了被誉为唐卡之王的十五世纪“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2015年11月以1.139亿港元拍下“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弘纹瓶”;而今年在香港苏富比成交的张大千《桃源图》,买家正是刘益谦。
这一系列出手,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只能以“有钱任性”来理解了。但深入分析,对于收藏家而言,艺术品收藏本身也是一种投资手段。其中精品资源是十分稀缺的。这就为投资留下了潜在增值空间。这也正是刺激收藏家参与的源动力。因此,面对转瞬即逝的精品资源和投资机遇,大收藏家往往只能通过“任性”举槌报价争抢。因为他们懂得:这一次得不到,在不确定的未来出现时,价格只能更高。收藏投资者作为艺术品的投资人,同时也是艺术品市场价位的推手和受益者。正是因为他们在两者之间不断转换身份,终促成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