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釉天青釉又名雨过天青釉,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蓝色釉,我国古代陶书形貌的青如天,明如镜,正是这种釉色特点的形容。有钧窑天青,始于宋,呈淡蓝色,釉层厚而不透明,以铁的化合物为着色剂。尚有宋汝窑天青,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色调较稳固,多数釉面无光泽。尚有景德镇窑天青,始于清康熙,呈淡灰蓝色,釉薄而坚,莹润光洁,以钴的化合物为着色剂。其直接仿自汝窑。明清两代宫内发真汝器作样,作出来的叫做雨过天青,这是官窑,同时民窑也仿作。
张玉凤,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民间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武艺)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数十次获得大奖,其中《爱莲说》获第三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选金奖,《荷花洗》获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钵》获得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工业博览会金奖。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人民大礼堂、汝瓷博物馆等数十家机构珍藏。
天青釉香炉--------------------价格:RMB3,260,000----日期:2018-01-03
天青釉香炉--------------------价格:RMB4,930,000----日期:2018-01-19
金/钧窑天青釉三小香--------价格:RMB2,760,000----日期:2017-04-22
清天青釉香炉------------------价格:RMB2,760,000----日期:2018-02-17
清天青釉香炉------------------价格:RMB1,110,000----日期:2017-04-22
行业人士指出,天青釉征集难度大很少遇到,如能遇到一件,价格一定不菲,虽然天青釉瓷器在2012年以2.0786亿元刷新纪录后,几近没有“天价”踪影,但近年轻釉珍藏以致单色釉市场的走热却成为了业界的共识。在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青釉瓷器1.139亿港元成交,再次缔造出青釉的“亿元级”纪录。
上海古玩古玩央拍卖骨董珍玩部经理体现,近三到五年之间,单色釉品类的价格逐渐在上涨,“天青釉征集难度相对较大,也很少遇到。若是能遇到一件的话,那价格一定不菲。”其时香港苏富比的认真人对媒体体现,汝窑一直被视为珍罕及梦寐之器,经由20多年后现身市场,为珍藏界带来极大震撼。该件陶瓷有900年历史,属现今存世的葵花六瓣形的盆洗,事前估价约6000万至8000万港元。
近几年蔡款汝窑天青釉香炉市场行情价格:
清天青釉香炉------------------价格:RMB2,690,000----日期:2018-02-25
天青釉三鼎式香炉------------价格:RMB4,150,000----日期:2018-01-20
天青釉香炉--------------------价格:RMB2,830,000----日期:2017-06-18
天青釉香炉--------------------价格:RMB1,370,000----日期:2018-02-16
清雍正天青釉三香炉----------价格:RMB1,610,000----日期:2018-01-01
据相识,早在2012年,在香港聚会会议展览举行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创出了一项新的纪录。备受瞩目的汝窑精品——艾弗瑞·克拉克夫人旧藏“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1.85亿港元(其时约合1.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落槌,加佣金2.0786亿港元成交,刷新宋瓷拍卖纪录。
以后,天青釉瓷,以致单色釉瓷便逐渐成为拍场上的新宠。据赵胤轩回忆,近三到五年之间,单色釉这个品类的价格逐渐在上涨。“单色釉内里,红釉、蓝釉等存世量相对大一些,征集起来要容易一些,而且近几年单色釉的量越来越高,有种走高的趋势。可是,天青釉征集相对难度较大,也很少遇到。若是能遇到一件的话,那价格一定不菲。”
与苏富比成交汝窑精品相隔不到两年,2014年在上海古玩古玩央春季拍卖会“山中商会宝藏乾隆御题天青釉笠式碗,宫廷艺术与主要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上,一件“乾隆御题天青釉笠式碗”的泛起,再次成为了焦点,后以高估价的三倍、1242万元成交,成为该专场高价。
要说收藏圈里的“任性”帝,恐怕非刘益谦莫属了。因为他的每一次出手几乎都以天价追逐精品为主,且常常高调,因而广为业界“熟知”。笔者翻阅了其近的几次大手笔拍卖:204年4月,他以2.8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同年月26日,又以3.48亿港元拍下了被誉为唐卡之王的十五世纪“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以.39亿港元拍下“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弘纹瓶”;而今年在香港苏富比成交的张大千《桃源图》,买家正是刘益谦。
这一系列出手,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只能以“有钱任性”来理解了。但深入分析,对于收藏家而言,艺术品收藏本身也是一种投资手段。其中精品资源是十分稀缺的。这就为投资留下了潜在增值空间。这也正是刺激收藏家参与的源动力。因此,面对转瞬即逝的精品资源和投资机遇,大收藏家往往只能通过“任性”举槌报价争抢。因为他们懂得:这一次得不到,在不确定的未来出现时,价格只能更高。收藏投资者作为艺术品的投资人,同时也是艺术品市场价位的推手和受益者。正是因为他们在两者之间不断转换身份,终促成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