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开始,用王淑棉老伴儿的话说,她开始“上班”了,每天上午、下午分别花两三个小时来完成她的“大工程”。“我一拿起针线,浑身舒坦,别人一看6米长,想想都麻烦,我却觉得这是一种享受。”
话虽如此,整幅作品6米的长度上有24700个方格,需要用78种颜色的线,建筑物鳞次栉比,人物众多,就连一棵树的树冠上都有颜色差异,王淑棉每下针前都要认真对比。
经过三年努力,今年4月份,王淑棉的《清明上河图》完工了。看着这栩栩如生的画卷,想着它陪自己度过的日子,王淑棉百感交集。“我绣这幅画,主要是为了给孩子们留个念想。”王淑棉说,要是有人喜欢,我也愿意,这样也能帮助孩子们改善生活。
记者近距离观察,发现它的针线十分细密整齐,即使是绣品后面,也依旧是行针有序,甚至找不到线头、打结之处。
“我绣的十字绣前后都争取做到,背面虽然看不到,但是我也会很讲究,不能出现明显的疙瘩,努力做到从背面看上也是一幅完整的图画。”蒋女士说。
蒋女士的另一幅作品是《清明上河图》,记者看到,画卷中的人物和景色清晰逼真,建筑物的轮廓也被立体地勾勒了出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画几乎一丝不差地“搬”到绣布上,十分精致。
鸿远千秋山水十字绣------------价格:RMB3,260,000----日期:2016-10-28
十字绣清明上河图--------------价格:RMB2,490,000----日期:2016-04-14
十字绣清明上河图--------------价格:RMB3,160,000----日期:2016-05-04
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价格:RMB2,230,000----日期:2016-10-12
十字绣马到成功八骏奔腾--------价格:RMB2,220,000----日期:2017-03-02
近几年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市场成交的价格:
十字绣清明上河图--------------价格:RMB1,160,000----日期:2016-01-12
十字绣气吞山河----------------价格:RMB1,360,000----日期:2017-08-16
鸿远千秋山水十字绣------------价格:RMB2,740,000----日期:2017-03-28
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价格:RMB2,370,000----日期:2016-11-23
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价格:RMB1,550,000----日期:2016-08-04
她想,如果我能绣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一可以不吃闲饭,二可找买家增加家庭收入,减轻丈夫经济负担。想到这里,她决定发挥自己的专长。于是,她跑商店,选购各种针线……严润莲动手了,三年来几乎每一古玩要绣几个钟头,有时一天绣10个小时,日加班,夜加点。她说,这幅画有河岸、有市区街景、有亭台楼榭,有树木、有桥梁、有人物,其中各种各样的人物就有550多个。要绣出活灵活现的人物难的是那些勾线,但她从不放松,克服困难,精心地完成了一处处勾线,把一个个人物、一栋栋房屋、一座座桥梁、一处处景色都绣得十分逼真,惟妙惟肖,极富情趣。
“一幅十字绣的价格高低,由很多因素决定。”刘先生介绍,首先要区分是手工还是机器绣工;其次,要看绣工如何,好的绣工背面和正面一样平整,图案栩栩如生;还要看其绣线的品牌、好坏。“不过,主要还是贵在工费上,如此大篇幅的成品,一般都要一两年才能绣好。”
据24岁的女儿王晓磊介绍,三年间,母亲除了照顾老人,一直都在绣。自己也是经常绣到凌晨两点多才睡,早上七、八点起来接着绣。她说,三年过后,真正理解了妈妈当初的良苦用心——用绣工难度很大的《清明上河图》来培养她的耐性。
据了解,这幅十字绣作品在平度市体育场展示时,吸引了上千名平度市民观看。
辛苦曲折历时31个月完成作品自从绣《清明上河图》后,李莲琼每天的十字绣工作时间8到10小时,基本没有间断。“现在市面上的十字绣,背面大多是线头丛生,只管正面,不会管反面怎么样。我的十字绣,每一个线头都是处理过的,有时处理一个线头需要几针到几十针,所以我的十字绣,背面图案依然清晰。”李莲琼说,十字绣一般分为点花和印花,她绣的是点花,工作量和技艺要求非常高。绣错一针都不行,发现图案不对了,就得拆了重新来。因为一天到晚要对着十字绣看,回到家看电视都觉得是模糊的。
据了解,蒋女士的《十八图》长3.5米、宽1.5米。而《清明上河图》长6.5米、宽0.8米,由80种不同色线绣出,其中的人物有560多个,牛、马、羊、骡子、驴等动物牲畜228个,桥梁56座,房屋近50处,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0多艘。
长城网邢台9月19日电(助理记者刘杨)在邢台巨鹿县城,一位七旬老人用时三年,绣出近600万针,完成6米长的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引来不少人观看。昨日,小雨淅沥,记者来到王淑棉老人家中,听她讲述自己和《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虽已73岁,王淑棉眼不花、耳不聋,思路清晰,口齿流利。“我年轻时就好做针线活儿,只是那时候条件困难,只能做些缝缝补补之类的活儿。2011年,我看见年轻人都在绣十字绣,也想试一试。”这一试,就一发不可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