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场上活跃的莫过于20号买家肖琴学。他热爱文献资料收藏,在武汉素有名气。拍卖场上,凡与武汉相关的文献资料他都不放过,小到一枚广告画,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报纸号外,他的举牌次数不下200次,出价也从100元到万元不等,后共买下40件藏品,累计花费近3万元。
让他自豪的是他花3块钱“淘”到的一款粮票,见证了没落清王朝的那段血泪史,不少藏家出重金甚至天价想购买刘老的“重量级”藏品,却被他拒绝。他表示大的愿望是建粮票博物馆,让子孙后代免费观摩。
对粮票有“特殊”感情
全国各地方粮票、邮票、煤票----价格:RMB5,830,000----日期:2017-07-13
七十至八十年代供给粮票----价格:RMB1,210,000----日期:2017-09-11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价格:RMB4,890,000----日期:2016-12-25
1950年苏南行政区粮食局----价格:RMB5,630,000----日期:2016-06-13
解放区粮票等10种解放区粮----价格:RMB1,950,000----日期:2017-06-22
近几年大面值粮票市场成交的价格:
粮票、油票样本册一组六册------价格:RMB2,870,000----日期:2016-08-19
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价格:RMB3,460,000----日期:2016-02-15
大面值粮票、油票样本册一组----价格:RMB4,690,000----日期:2017-03-02
1950年苏南行政区粮食局----价格:RMB4,170,000----日期:2017-02-09
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价格:RMB4,150,000----日期:2017-01-13
这可难住了阮承忠,五百多张大面值粮票的卖价是2万元,这对于当时每月工资只有1800元的他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回家商量后,家人丢出一句话:“你怎么能用两万元买一堆废纸?”后他好话说尽,总算说服家人,把那张大面值粮票连同其他五百多张大面值粮票带回了乌鲁木齐。
前不久,刘老在整理粮票时发现了以前一直被他忽视了的一个细节,在清朝的“钱粮串票”上加印了“宪奉筹议赔款地丁每两筋加制钱叁佰文正”或“每两加方钱叁佰文正”(折银1.875钱)。刘老从资料得知,该赔款正是1901年“辛亥条约”中的“庚子赔款”。刘老引用史料介绍,1901年9月7日(光绪27年,辛丑7月25日)李鸿章代表清同八国联军及西、荷、比等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十二条。其中“赔款”给1900年(庚子年)侵华的八国联军,近代史上把这次赔款叫“庚子赔款”。当时已是国库亏空的清如何偿还巨额赔款呢?除了国家的关税、盐税,清强迫各省每年摊派2000万两,官府则把巨大的负担转嫁于平民头上,在平民使用的粮票上加注了“每两筋加制钱叁佰文”,平民手中的粮票就缩水了。
从几百元到150万元,仅用了7年时间,这就是新疆粮票的行情。刚刚成就这一行情的是乌鲁木齐市藏家阮承忠,买家是来自上海的一位藏友。
有人听说刘老收藏了不少“重量级”粮票,想花重金收购,却都被刘老婉言谢绝了,他说:“粮票不仅仅是一种票面凭证那么简单,是一种文化资产、一种历史的见证,它的价值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为了研究粮票,刘老的书房还放着大量的历史书籍,如《中国近代史》、《江苏省粮食志》、《扬州市志》等。
至此,新疆大面值粮票“开门票”的七位家族成员在他手中得以团聚。谁都没想到,近两年来,大面值粮票收藏市场风生水起,甘肃、江西等地的“开门票”均都出现了每套3000元至5000元的价格行情。
江海学院有一位退休教授刘兆平,收藏粮票50多年。如今其藏品已超过一万枚,其中还有罕见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