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石砚台虽然根据制砚原料的不同,有石砚、玉砚、陶砚等不同叫法,但从实用的角度,一般只有瓦砚和石砚两大类。瓦砚按照制作的不同,分澄泥砚和砖瓦砚两种;石砚按照产地,又分为端砚、歙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化石砚、大沽石砚、沉州石砚、溪石砚、洮石砚、紫金石砚、辽砚、松花石砚等十多个品种。
除石砚以外,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由特殊材料制作的墨砚,如陶砚、泥砚、水晶砚、砖砚、纸砚、橡皮砚等。而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就是陶砚的延伸版。唐朝韩愈在《瘗砚文》中说的,“土乎成质,陶乎成器”,就是指澄泥砚。秦汉时建筑宫殿用的砖瓦,多采用澄泥制法,后来有人用这些砖瓦改制为砚。
正如唐朝吴融《古砚瓦赋》中描述的:“无谓乎柔而无刚,土埏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还有一说:“砚瓦者,唐人语也,非谓以瓦为砚,盖砚之中必隆起如瓦状,以不留墨为贵。”
唐朝韩愈作《毛颖传》,称砚为“陶泓”,指的是砖瓦砚。唐宋时,尽管著名的端石、歙石、红丝石以及洮石等相继出现,用这些石料做成的砚开始流行,但砚石开采、制作仍受种种条件限制。瓷陶砚便于生产,所以瓷陶砚在当时仍多于石砚。在称呼的习惯上,也总是把砚和陶瓦联系起来。
此外,另有文献记载,唐朝文嵩以砚拟人,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该称谓一直延续到宋朝,如王迈的除夜洗砚诗云:“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直到宋朝文人苏轼为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了一篇传记《万石君罗文传》,称“中书舍人罗文,久典书籍,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其以歙之祁门三百户封文号‘万石君’,世世勿絶。”从此,“万石君”的名字流传开来。
清早期高凤翰款端石砚台--------价格:RMB2,760,000----日期:2016-04-08
明宝颜堂款绞泥紫砂砚台--------价格:RMB4,610,000----日期:2017-06-03
清乾隆白玉素面砚台------------价格:RMB2,520,000----日期:2017-06-25
清石鼓砚一套------------------价格:RMB5,540,000----日期:2017-04-28
明黑白玉砚台------------------价格:RMB5,590,000----日期:2017-03-15
清汉瓦式砚台------------------价格:RMB1,160,000----日期:2016-01-10
石摆件三件、菊花石砚台、木----价格:RMB2,590,000----日期:2017-01-11
砚台--------------------------价格:RMB2,650,000----日期:2017-08-20
清乾隆茄皮紫釉爵形杯----------价格:RMB2,640,000----日期:2016-11-23
镂雕龙纹砚台一对--------------价格:RMB5,750,000----日期:2017-01-23
在大环境上带动了文房类藏品的升温。文房类藏品的突出特点就是“流传有序”,特别是曾经在拍卖中“露过脸”的精品。“艺术收藏品不断升温,但是文房类藏品所蕴含的文化品位、传统精神以及精美工艺,无一不是吸引藏家的魅力所在。
据太平洋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古代流传至今的名砚,现已极为罕见,因此虽然传统砚台的拍卖从未间断过,但参拍分量并未有十分明显的增长。目前,传统砚台的收藏与投资市场仍以内地为主,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和上海朵云轩及天津文物三家拍卖公司占有古砚藏品拍卖78%的市场份额。参拍藏品件数不多、精品汇集及成交价稳步上升是名砚拍卖市场的显著特点。
如2001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拍卖的一件唐云先生新刻书画的“宋老坑端砚”成交价是8万元;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一件清初端石“井田砚”以12万元被买走;2002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以5万元的价格拍掉一方清康熙菠萝纹砚;一方“纪晓岚铭”清端石日月长方砚的市场估价达7万至10万元。2004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迎春拍卖会上,一方清康熙时期的绿端石夔龙纹砚估价为40万至60万元,结果被买家以176万元拍走,这些都佐证了名砚逐渐攀高的阶段性价格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