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款瓷器康熙瓷不仅新品辈出,且在传承中国古陶瓷的精髓方面,也有着特殊的贡献。中国古陶瓷在17世纪经历转变期,清康熙一朝60年,前36年恰逢转变期的后期,在这期间,瓷器风格已从明代形质古雅、釉质肥腴转变为气度高贵、釉质清丽的清代风格,瓷器书款工整,许多产品形成定制,为后代的必烧之器。康熙瓷器承上启下,在工艺、纹样、型制等方面的创新上表现得尤为充分。
康熙朝青花瓷将分水画法演绎得愈加完美。分水画法又称混水,从绘瓷工艺分析,青花尤以山水纹具特色,虽然仅用青料一色,但因有浓淡色阶而具丹青之韵。混水所用的毛笔头比一般的毛笔大,以便于含水。绘画时,笔尖不沾瓷坯,而是拥着一汪青花料游走,青料的浓淡程度不同,烧成后就有了浓淡的色阶。制釉原料是不透明的白浆水,在高温下它才会变得透明无色,所以青花瓷在烧成后才能看到效果,这于绘画技法上无疑难度颇高。
实际上,少数元青花的青花发色就有浓淡之别,显现出一定的层次感。但是,元代到明嘉靖以前的大多数青花瓷上,淡的地方多用渲染的笔法,色阶层次少。至康熙朝,分水技法才大量出现,浓淡过渡自然,色阶层次多,淡处近似水痕,青花瓷由此更加具有水墨丹青之韵。
东汉时期烧制的青瓷、白瓷和黑瓷是早的瓷器品种,在之后的千余年岁月中,单色釉瓷没有太大的发展,一直到元代,才烧制成蓝釉瓷和红釉瓷。明代永乐、宣德官窑成功地烧制出黑釉瓷、茄皮紫釉瓷、瓜皮绿釉和天青釉瓷等品种,但是釉色不匀,烧成率低,而有些品种,在晚明时期断烧。清康熙官窑,形成了红釉瓷、黄釉瓷、绿釉瓷、蓝釉瓷、紫釉瓷、黑釉瓷和仿宋代名窑系列的单色釉瓷,每个系列的单色釉瓷又自成体例。它们成为每朝官窑瓷的必烧品种,清雍正、乾隆官窑在此基础上又有发展。
华夏典藏国际拍卖公司近几年对康熙款瓷器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团花锯齿纹----价格:RMB2,810,000----日期:2016-05-15
清康熙月白釉柳叶尊------------价格:RMB5,950,000----日期:2017-02-12
清康熙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价格:RMB2,480,000----日期:2016-12-25
清康熙青花五彩山水人物纹将----价格:RMB3,270,000----日期:2017-04-04
胭脂红釉马蹄杯一对------------价格:RMB2,390,000----日期:2016-02-20
绿地三彩鱼化龙纹葵口洗一------价格:RMB5,820,000----日期:2017-03-11
清康熙款紫釉镂雕花卉纹碗------价格:RMB4,670,000----日期:2017-02-13
清代康熙款洒蓝釉黑地白龙纹----价格:RMB5,450,000----日期:2017-09-05
清康熙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价格:RMB4,560,000----日期:2017-06-21
清康熙瓷的瓷胎比重大,手感重,高大造型的器物所占比例比较大,各式观音尊、凤尾尊、棒槌瓶、大花盆是其特色造型。具代表的是上海博物院收藏的康熙青花万寿纹尊。尊无款,传承有序,当时专为庆贺康熙帝60大寿而作。胎体厚重,从内壁可以看到肩、腹部各有一道接痕。万寿纹尊以青花书整整一万个寿字,排列横平竖直,字的大小随着造型直径的变化而变化,字体有大篆、小篆、鸟虫篆、金文、殳书等,计有二三千种不同字体的寿字,且笔画清晰。万寿纹尊将皇帝的威严,臣子的虔诚,窑工的智慧集于一器,体现出康熙官窑高超的烧瓷水平,对后世的陶瓷制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清康熙朝的纹样受版画、书画、青铜、家具等其他工艺品的影响,多绘富有人文意蕴的博古纹、刀马人物和山水纹样,这在康熙朝之前是极少见的。在清康熙官窑中还有一些其他官窑中少见的传统人物纹样。在一件清康熙官窑斗彩人物纹花盆上便可看见这样的纹饰。此花盆整体造型为两面对称的六棱式,沿面为菱花口式,平砂底。腹部绘传说人物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