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天然奇石哪里可以收购

时间:2018-02-01 02:50

  近日,记者在我市收藏市场上了解到,大同玩石头的人也有不少。在采访时,一位收藏爱好者告诉记者,收藏石头会上瘾,奇石收藏注重的主要是石头的形状。他说,有的收藏爱好者喜欢收藏天然风景石,有的喜欢收藏盆景石,而有的喜欢收藏象形的石头。他说,在他们的圈子里就有一位收藏了不少像食品的石头,可以凑成一桌菜了。

  近几年,无论国内拍卖场还是国外的拍卖场都屡见奇石身影,并且多次成为拍卖新高。有媒体频频报道太湖石再演疯狂行情,10年涨20倍,观赏石收藏市场再次成为焦点。可见,奇石收藏近年也逐渐火热起来。

  奇石收藏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不过在古代,人们主要是收藏天然风景石、庭院石和盆景石等大件奇石,而且注重的主要是石头的形状。奇石收藏发展至今已分为多个种类,大致可以分为天然风景石、庭园景石、盆景石、石工艺、石制艺术品。

  本公司近几年对天然奇石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汉白玉石盆二件----------------价格:RMB1,640,000----日期:2016-02-12

  天然奇石梅兰纹晚秋------------价格:RMB3,360,000----日期:2017-05-27

  灵璧石山子--------------------价格:RMB2,660,000----日期:2016-06-08

  兽首石种灵壁石----------------价格:RMB1,470,000----日期:2016-11-20

  天然奇石云峰笔架--------------价格:RMB1,350,000----日期:2017-11-14

  近几年天然奇石市场成交的价格:

  戈壁石葡萄玛瑙瑞兽摆件--------价格:RMB2,990,000----日期:2016-08-28

  奇石“虎视”------------------价格:RMB2,150,000----日期:2016-09-16

  奇石片云峰--------------------价格:RMB2,290,000----日期:2017-01-02

  天然奇石----------------------价格:RMB2,920,000----日期:2017-03-21

  贡石立峰----------------------价格:RMB2,790,000----日期:2017-12-05

  虽然奇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但它的鬼斧神工却超过了人的创造能力而胜似艺术品。所以,我们在甄别鉴赏人物象形石时,一定要用艺术的眼光去衡量,切莫见“好”就收。

  10月30日上午,第四届中国宿州灵璧石国际文化节灵璧奇石拍卖会在天下石城举行,共有29件31块灵璧奇石参加拍卖。

  奇石,一般泛指经过天然形成的,大自然雕琢、洗练的,石形独特,石色鲜艳,石质细腻,纹理图案优美,能够满人们猎奇或审美需求,可供观赏收藏把玩的石品。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已注明产地及石种的观赏石有95种,可分为象形石、纹理石、清供石、生物化石、矿物晶体、工艺石等6个大类。

  2004年,纽约拍卖行推出的一系列赏石拍卖活动上,其中一枚长76.2厘米、宽45.7厘米的深灰黑色灵璧石,估价为5千至7千美元,成交价为4.08万美元。2009年9月,清江奇石首届专场拍卖会,50件精品奇石作品,有48件顺利成交,成交总额高达8489.1万元,其中农民李长松的《延安松》被一神秘买家以5500万元买走,创下奇石拍卖历史高成交价。

  奇石市场不仅仅是中国收藏者的主场,近几年外国的主要拍卖会上也开始出现观赏石专场,每次几乎没有拍品流拍,单件成交价数万美元。境外收藏圈也兴起了收藏奇石热,但大多喜欢古代的观赏石。此前香港曾一次性拍卖10块观赏石,每一块成交价都达到100万元,买家多为外国人。去年香港古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拍还推出装饰艺术品的专场拍卖会,拍卖封面就是一块很小的观赏石。

  在奇石收藏中被人追捧的是“供石”,所谓“供石”是指那些能陈列于案头、茶几上,体积稍大的奇石,被认为是文人寄情山水、人物、动物、风景的案头或厅堂内外陈设的摆件。“供石”是奇石中的大宗族,也是奇石的主流群体,它们一般都是在配好底座之后被清供观赏。

  据了解,奇石收藏以四大玩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英石)为主,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奇石玩法,因其样式、材质多,以致奇石的评判标准更加细化,从而奇石价格高低不同。稀缺的材质如宝石、水晶、玛瑙等,就会使石头增值。

  由于赏石文化一直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群先把投资珍藏目的转移到奇石领域。随着奇石珍藏市场的逐渐升温,奇石造假征象也日益严重起来。珍藏不应仅关注价值的崎岖,还应多关注其中的文化内在。奇石是大自然留给我们难以再生的名贵财富,奇石珍藏在中国盛行已久,而且形成了以奇石为载体的奇石文化。因此在珍藏时要擦亮眼睛,重品质的同时也要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