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字画从画作的创作时期来看,所选作品大致涵盖了他早、中、晚各个时期的风格面貌,得以一窥他山水画艺术的演进脉络。50件作品将分期在展厅与观众见面,首期将展出40件。展览的同时,将邀请海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以研讨会形式,针对沈周及其艺术作深入研讨,这必将对苏州本土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及至建设造成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无锡博物院及瑞士苏黎世莱特堡博物馆、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等文博机构的支持和协作了此次展览的举行。
沈周画艺精博,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各科,尤以山水画成就著,其精湛的诗书画成就,开启了明代中期吴中文学流派、吴门书派、吴门画派等各艺术流派。沈周是中国艺术史上值得关注的人物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15世纪后半世戴进之后有影响的画家,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明代中后期百年间有着“一曲天下”之势的“吴门画派”的开宗大师,更主要的是因为他特有的艺术内涵及其作品中高度的历史价值,决定了他在艺术史上坚定的历史地位。嘉靖年间苏州名士王穉登在《吴郡丹青志》中评“先生绘事为当代”,确定了他在画坛的崇尊地位。
沈周的代表作品多藏于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藏有精美作品,重要的有《仿董巨山水图》轴(作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沧州趣图》卷、《卒夷图》、《墨菜图》(这两幅原为册页,后合装成卷)、《卧游图》等。上海博物院也藏有几幅沈周精品,其中有《东庄图》、《牡丹》轴,此画作于1506年,当时沈周已81岁。辽宁博物馆藏有两幅沈周的杰作,一幅是《盆菊幽赏图》卷,画面中树石茅亭,亭中饮酒赏菊者三人,意态优闲,布势疏朗,景物宜人。另一幅是《烟江叠嶂图》卷,作于正德二年(1507年),笔墨之运用,随心所欲,满纸烟恋,诚属沈周82岁晚年杰作。此外,台湾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幅沈周极有名的《庐山高图》轴。
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沈周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竹林送爽立轴纸本沈周竹林送----价格:RMB5,560,000----日期:2016-02-10
沈周林隐图卷手卷设色纸本------价格:RMB5,830,000----日期:2016-02-24
沈周雨中山图立轴设色绫本------价格:RMB4,450,000----日期:2017-03-28
沈周雨中山图立轴设色绫本------价格:RMB2,150,000----日期:2017-05-25
朱草秋深图镜心纸本设色--------价格:RMB4,220,000----日期:2017-03-01
沈周松窗高士立轴绢本水墨------价格:RMB2,150,000----日期:2017-03-20
沈周思萱图手卷设色纸本--------价格:RMB1,790,000----日期:2017-05-09
沈周像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真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沈周亦在其中,隶往摄之,沈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渴贵游可勿往。”沈周答曰:“往役义也,岂有贱哉?谒而求免,乃贱耳。”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混杂,较难分辨。文征明因此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正规艺术品公司
纵观近几年来的收藏市场,总体成交数据呈现出连年下滑态势,以至于市场上关于“回调”的探讨不绝于耳。然而,在每年的春秋两大拍卖中,却总能冒出一些“任性”成交的“亿元”拍卖数据,给低迷的市场提振信心。事实上,正是这些大收藏家们的“任性”表现,为助推艺术品市场整体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心支撑和资金源泉。
征集范围:
名贵宝材:人参、何首乌、灵芝太岁、各种动物宝、麝香等;
各朝钱币:民初晚清各版本金币银币铜币等;各朝代古钱币;
古玩杂项:鼻烟壶、青铜器、佛像天珠、紫砂壶、名贵木材等;
晶莹宝石:红蓝绿宝石及原石、各类奇石、各类陨石、化石等;
高古玉器:和田玉、高古玉、明清玉、红山良渚文化、孝粉碗;
古籍善本:名人书画、宫廷书画、古旧书籍、古医书、等等;
珍品瓷器:清三代瓷器、瓷板画、青花瓷、珐琅彩、五大名窑;
要说收藏圈里的“任性”帝,恐怕非刘益谦莫属了。因为他的每一次出手几乎都以天价追逐精品为主,且常常高调,因而广为业界“熟知”。笔者翻阅了其近的几次大手笔拍卖:2014年4月,他以2.81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同年11月26日,又以3.48亿港元拍下了被誉为唐卡之王的十五世纪“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2015年11月以1.139亿港元拍下“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弘纹瓶”;而今年在香港苏富比成交的张大千《桃源图》,买家正是刘益谦。
这一系列出手,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只能以“有钱任性”来理解了。但深入分析,对于收藏家而言,艺术品收藏本身也是一种投资手段。其中精品资源是十分稀缺的。这就为投资留下了潜在增值空间。这也正是刺激收藏家参与的源动力。因此,面对转瞬即逝的精品资源和投资机遇,大收藏家往往只能通过“任性”举槌报价争抢。因为他们懂得:这一次得不到,在不确定的未来出现时,价格只能更高。收藏投资者作为艺术品的投资人,同时也是艺术品市场价位的推手和受益者。正是因为他们在两者之间不断转换身份,终促成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藏品想要出手、估价、拍卖、私下交易、相关问题,可以随时咨询
从业经历渊远,从业经验丰富,为你的藏品提供终身交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