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经济是十分富足的,统治阶级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宋朝商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这是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丰厚的社会财力使得政府既不必求苛税于民又能保证政府收入。这就缓和了社会矛盾,进入治理国家的良性循环。宋朝的经济使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于大宋强盛的商业浪潮中。当时外国富人穿的是粗布麻衣,中国平民穿的则是柔丝绸缎,有的农民也穿上了丝绸。《清明上河图》就充分体现了宋代经济工商的繁荣。宋代的GDP强盛时是占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这样的经济与物质繁荣也必然让北方的游牧民族“垂涎三尺”。
因为宋代皇帝的开明与民主,使得整个社会尊重知识份子,文化人地位空前提高。北宋时期就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各地的官窑等。南宋时的军器所工匠竟达七八千人,厂里的工人按期领工资。因为工商需要先进的技术,所以宋代时中国的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这样的综合国力产生了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所以这为宋代官办官窑器的产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可是,这刚刚萌生资本主义的嫩芽,这一切,都被北方刮来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完全消失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青釉瓷在宋代,由于上层社会对它表现出一种特别持久不衰的迷恋与偏爱。无论在制瓷工艺和艺术诸方面,直到现在仍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所以历代制瓷工匠都以宋瓷为楷模。
宋代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凝聚在宋瓷上的文化艺术更是空前绝后的。以宋官窑代表典型的供御用瓷,其釉色平淡含蓄,素雅之中表现着内心的意蕴。从美学角度,它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特别受到西方人的倾赖。细密的冰片,隐约间闪烁着钻石的光芒,仿佛是宋代艺人无意间冰镐敲击的严冰穿过时空来到了我们面前、温润而细腻。古董日益稀少,学问均不得传,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道深深的谷壑,隔开了视线。直到“宋人”离开转身的那一瞬间,才在次看到了祖先的微笑!
藏者要想体会真正宋物所具有的“温润如玉”、“凝脂”质感,还需寻机会到博物馆细细体会宋窑真品的风范,而据笔者的经验,宋窑的乳浊釉正品光泽,可说介于丝绸光泽与“羊脂” 般的美玉质感之间,奇妙处不可言传,却与“做旧”后的假物乌光质感,绝然不同的。
遗憾的是,现在的人们还没有完全解读宋瓷身上的语言,后世把宋代五大明窑称为“千古绝唱”。那是与历代仿制不成,差别巨大是有一定原因的。何谓“酥光”-“酥光”是与釉中的汽泡的结构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宋官哥特有的“聚沫攒珠”现象。
那何为“聚沫攒珠”:是粉壮气泡上象有一层膜壮晶莹体,当用10倍放大镜观看汽泡,象唾液一样凝聚在一起。10倍以上的放大镜观看,气泡反然模糊不清,正是与仿品有不同的现象相反。所以气泡对光线形成一定的散射,观看时有一种很强的玉质感。这就是“历代制瓷工匠与古玩藏家们欲看不透,有一种朦胧的乳浊感觉,象一团雾水”。这与历代的瓷釉完全相反现象不知为何-正品感觉象丝绸光泽与“羊脂”般的美玉质感,精品的官窑瓷器鱼子纹{缩釉点}象宝石一样晶莹。
造型简洁雅致、干净利落,有一种特别古朴的年代感。仿佛一出窑就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历史的沧桑。与清亮的明、清两代瓷器形成鲜明的对比,独束一帆。再由官瓷的制作工艺是一种 “令”类制造,作为上天赐予的“灵物”一般不参与随葬,所以历代没有出土的记录。
官窑瓷器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在经济上不惜工本,采用优质原料进行生产。这一点从宫中传世官窑瓷器及官窑遗址出土物可得以证实。官窑属于非商品生产性质,生产规模不大,根据宫中需要,时烧时停。为什么时烧时停呢-我个人认为可能受到季节性的影响。
毋庸置疑,宋代官窑的制作技术是起源于"唐代秘色瓷"与"五代柴窑"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为什么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如向中宵承沆瀣(象一团雾汽水),共嵇中散斗遗杯”的诗句赞美越窑瓷器的釉色精美。为什么只是在农历九月才开-也就是公历十月份深秋。
那时一种什么物质,植物、动物还是矿藏以“令”为釉,“令”到底是什么-因为宋官窑的名贵,所以历代仿制成风。曾经传有的人用1000重配方也未能烧出超越宋人的水平,这是一种什么诡秘,不得而知。
因为由于原料只有一年一次的烧造机会,且烧造时容易丧失,保存不好,只有明年在说。传说官办瓷器的烧造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况且官窑的烧造对民间严格保密,后世都惊叹烧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
公元1276年,既元至元十三年三月,元灭南宋,在推翻南宋王朝同时连从南宋官窑窑厂一起摧毁。三月正好不是烧窑的季节,所以南宋官窑窑厂摧毁原因,导致工艺失传。就算当时制瓷工匠存在,也不可能承担这样高昂的成本,南宋宫廷用官窑器自然成了南宋王朝最后的殉葬品。古人也只留下了九月的秋风,与夕阳的秋色。
诚然试图沿着祖先的思绪走进他们,感悟祖先文明智慧的结晶,要彻底揭开宋官窑的神秘面纱,尚有待进一步的科学发现。
往期官窑瓷器拍卖纪录:
拍品名称 估价(元) 成交价(元) 拍卖日期 拍卖公司
宋 北宋官窑深腹碗 6000万 20700万 2012-12-28 广州涵春轩
北宋 张公巷官窑洗 5000-8000万 13110万 2012-06-03 广州涵春轩
南宋 官窑青釉 5000-7000万 11388万 2014-04-07 广州涵春轩
八方弦纹盘
宋 北宋官窑椭圆洗 2800万 9200万 2012-12-28 广州涵春轩
南宋 官窑粉青 3000-4000万 6752.75万 2008-04-11 广州涵春轩
釉纸搥瓶
南宋 官窑粉青 1800-2600万 4200万 2011-05-28 广州涵春轩
釉双耳三足
乾隆御题官窑贯 1500-2500万 3622.5万 2012-06-05 广州涵春轩
耳方壶
宋 官窑天青釉双耳瓶 2000万 2875万 2013-10-27 广州涵春轩
上海信泉艺术品有限公司免费推荐好的藏品到新加坡佳士得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进行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