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水墨字画拍卖公司落款和印章是书画家的身份标签,要鉴定书画的真伪,研究其落款印章也是必修之课。对落款,一是要研究书画家的笔法特色,二是要了解书画家的个人习惯喜好。对印章,一是看印章的形状、刻法、篆文以及用料质地,二是看所用印泥。
从作者的生卒年分析。书画家的个人艺术风格,相对而言,比时代风格要具体,也更容易把握。书画家的、思想、性格、惯、审美观点等不同,使用的工具也往往不同。或者说,他们因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和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有自己的特,形成了个人艺术风格。这种个人风格的形成,是离不开时代风格的,或者说是在时代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反之,这种个人风格又是时代风格的具体表现。在观摩、对比书画风格时,首先要看它属于那个时代的风格,进而把两者联系起来,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的官职十分繁复,这是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书画鉴定中掌握的知识。称谓也是这样,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称谓。譬如两宋画院的画家,题款都简单,一般只署“臣”字款,再是姓名,如“臣马远”、“臣夏主”等。而且从北宋到清代,宫廷画家一直保留着这一传统。如清“四王”中的王原祁,凡奉皇帝之命所作的画,都署有“臣”字款。“扬州八怪”中有些曾做过官的书画家,在为官时作的书画一般也署“臣”字款,但去官后就不题“臣”字。题款中的称谓,自明末至清初,具体说就是从天启到康熙四十三年前,盛行称“社兄”、“社长”、“词长”、“社盟”等,因当时讲学结社之风盛行。而康熙四十三年以后,禁止结社,因此这些称谓也就使用了。而称“仁兄大人雅属”等字样,则是嘉庆、道光以来的事。这些都是鉴定掌握的时代特征。
书画家使用绢早约在战国、西汉,这从近几年出土的实物中已得到实。宋代的绢一般匀净厚密,质量较高,此时的“院画”,大多作于这种绢上,如吴炳、林棒、马远、马麟等人的作品。但一般画家使用的绢就较差,也比较疏薄。而在苏州地区的画家沈周、文徵明等人使用的绢,虽非宫廷绢,却也稠密。而晚明陈洪绶、张瑞图、王夫之等人,有时用一种粗糙的劣绢,这些可能与当地生产的区域性有关。元代的绢大都比宋绢粗糙疏松,也不如宋绢洁白,但也不对。明代的宫廷画家所使用的绢质地相当的好。在成化、弘治年间出现一种质地粗糙、经纬稀疏的绢,因不易受墨,往往需要先托上纸才可挥毫。郭翊、张路等人常用此类绢画粗笔水墨写意画。这期间,还开始用绫作画。明代的绫有两种,一种是素绫,表面无花纹;一种是花绫,表面有各种花纹。,早用素绫作画的是沈周。明末清初的书画家张瑞图、米万钟、王译、傅山等也常用绫作画。从此用绫广泛流行。清康熙中期以后就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