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水墨字画网拍企业不同时代的书画载体是有区别的,同样是纸和绢,但不同朝代的原料和制造工艺也不尽相同。比如,宋朝和元朝的绢在精细度和色度上就是有差别的,如果某幅书画落款的朝代与当时的绢、纸材质不符,我们当然可以怀疑这是赝品。当然,这对收藏者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没有多年经验的非专业人员是难以具备这种鉴定水平的。
竹料纸是用嫩竹做的,大约到北宋中期出现。竹料纸纤维细,纤维束成硬刺形,光亮无毛。就是用竹料纸写成的。 宋代是纸发展较快的时代,其中有一种“澄心堂纸”较,但已无法查考。北宋时已有砑花纸、高丽笺纸和粉笺纸等。宋代的藏经纸有米黄、白和皮信纸三种颜,不少人爱用此纸,或用作手卷的引首纸,直至明、清还有人用这种纸。元代用纸与宋代大致相同,只是纸的质量又有所提高。明代用纸一般沿袭宋、元惯,多用半熟纸。生纸的出现约在明早中期,沈周等人的书面作品中可见,但还不大管。从明正德 至清康熙年间,随着徐渭、八大、石涛等人写意泼墨画的盛行,生纸才逐渐推广流行。
古旧书画污损是常事,尽管确系名画,也无人问津,一些造伪者低价购进,然后选择与原画相同年代的纸张将原物装裱,再将破损之处进行复原式修补,此画亦真亦伪,非鉴赏高手难辨真假。 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顾古代人大宣纸作画。宣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揭裱,何为揭裱?就是将用宣纸所做的书画,劈成三张甚至更多。尽管所劈书画原迹锐减,但是不良商贩可以用原墨补描,再做熏旧。所以名人书画持有者,在请人装裱时,碰上精于此道的商家,原书画被人劈去两层也浑然不知。
书画家使用绢早约在战国、西汉,这从近几年出土的实物中已得到实。宋代的绢一般匀净厚密,质量较高,此时的“院画”,大多作于这种绢上,如吴炳、林棒、马远、马麟等人的作品。但一般画家使用的绢就较差,也比较疏薄。而在苏州地区的画家沈周、文徵明等人使用的绢,虽非宫廷绢,却也稠密。而晚明陈洪绶、张瑞图、王夫之等人,有时用一种粗糙的劣绢,这些可能与当地生产的区域性有关。元代的绢大都比宋绢粗糙疏松,也不如宋绢洁白,但也不对。明代的宫廷画家所使用的绢质地相当的好。在成化、弘治年间出现一种质地粗糙、经纬稀疏的绢,因不易受墨,往往需要先托上纸才可挥毫。郭翊、张路等人常用此类绢画粗笔水墨写意画。这期间,还开始用绫作画。明代的绫有两种,一种是素绫,表面无花纹;一种是花绫,表面有各种花纹。,早用素绫作画的是沈周。明末清初的书画家张瑞图、米万钟、王译、傅山等也常用绫作画。从此用绫广泛流行。清康熙中期以后就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