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02 06:33
上海堃一艺术品有限公司面向全国征集天庆元宝,艺术品出手、鉴定、交易、展览展销
天庆元宝返回北京后,我查阅了有关书籍和图谱,得知这枚直径约2.3厘米的小平钱“天庆元宝”是辽代天庆年间(公元1111年—1120年)铸造的。这样,笔者原先集藏的古币中又增加了一枚不多见的辽代古钱。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看来,多年来在收藏方面下的功夫没有白费,平日里的知识积累还是很有必要的。
去年,笔者得到一枚“天庆元宝”银质小平钱。该钱直径23.1mm,穿阔5.1mm,厚2.7mm,重6.72g,钱径不大,却较为厚重。轮圆郭方中规中矩,字郭深峻棱角分明,地张坦平难寻瑕疵。从精整程度看,无疑为一枚专门铸制的样钱。钱体被黑褐色银锈包浆包裹,边缘等处间有橙黄色锈斑,锈浆沉着自然,与钱体结合紧密,没有千八百年在地下水土中的修炼,难得如此华服美裳。更为奇特的是,旋读钱文“天庆”二字楷书,“元宝”二字隶书,这种书法的“天庆元宝”前所未见。
天庆元宝的价格受哪方面影响
查史上用“天庆”年号者,有日本朱雀及村上天皇(938年—947年)、辽代时期兴辽大延琳(1029—1030)、辽天祚帝耶律延禧(1111—1120)、西夏桓宗李纯祐(1194—1206)、越南中兴陈朝陈皓(1426—1428)。此钱形制和文字风格明显为中国钱币,日本越南可以首先排除。辽朝铸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罕见规整的汉字楷书钱币。兴辽已在大辽疆域之内,铸币风格势必要受到辽朝影响,更何况其为短暂的起义,不可能有能力制造这么规整华丽的钱币。
所以笔者倾向这枚钱币为西夏桓宗李纯祐所铸。这枚钱币钱文“天庆”两字与西夏汉字“天庆元宝”的“天庆”两字书法虽有差异,但极为相像,可谓同出一辙。“元宝”二字虽为隶书,但笔者认为其不是西夏人所书,而是借用了唐代“开元通宝”旧钱的“元宝”二字。所以这枚钱币应为西夏桓宗李纯祐改元“天庆”之初拟议中的一枚样钱,系借用“开元通宝”钱模改范而成。由于一枚钱币两种书体,隶书不符西夏钱文惯例,因而未被采用。这枚钱币虽未被铸行流通,却反映了西夏“天庆元宝”钱铸行之初的论证过程,亦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证据。
天庆元宝市场收藏为何飞速飙升
辽钱稀少,伪品泛滥,这是客观事实。但近几年来,各地大规模兴建高速公路,钱币数量急剧增加,许多过去从未揭示过的契丹铁钱和辽钱的更是振奋人心的事实。所以在这种情势下,如何提高识别能力,真正填补辽钱的收藏空白,便是当务之急。但愿辽钱爱好者能搁置争议,共同排除伪品的障碍,在真真假假的辽钱中积极探索,追求真善美。
所谓的辽国钱树。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金质、银质、锡质和铜质辽国钱树多达六、七十个品种,洋洋大观,甚为庞大。这些钱树不伦不类,颇令人生疑。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钱树通常指的是“摇钱树”,摇钱树是一种观赏性的吉祥物品,一般都铸有吉祥文字和吉祥图案。钱树早在汉代就有发现,直到清代仍然在继续铸造,同时长期被百姓认可。但近年来出现的“辽国钱树”根本没有摇钱树的特征,实际上只能称作铸钱场所的半成品(没有掉浇注系统的流通钱币)。在通常情况下,这种半成品钱树是不允许流通到市场上去的,只有发现辽代铸钱遗址并通过发掘才有可能见到这类半成品摇钱树。事实上,近几年我们从未听说有辽国铸钱遗址发现的消息,更无法证明这类钱树源于“铸钱院”。
上海堃一艺术品有限公司是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公司,公司设有上海、纽约、台湾、日本、伦敦办事处,每年不定期举办春季、秋季大型鉴赏会,以及四期“古玩艺术品交易四季”交流会。
本公司终年搜集精品,等待送拍。
征集范围:
书画:中国书画、征集名作、扇面、册页、长卷;
油画:中国油画、西洋油画;
瓷器:瓷器精品、名窑风格精品;
玉器翡翠:玉雕精品、和田玉、翡翠、珠宝、国石,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
文房用品、紫砂、印章、砚台、雕塑等;
各式风格的金银器、佛造像、铜镜;
名人书札、印谱等、邮品、钱币、票证、徽章;
明清风格家具、木器、漆器、竹木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