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据国家博物馆姚青芳研究员介绍,随着我国收藏热的兴起,
一、热释光:可以准确地检测陶瓷的烧成年代,误差在50 —年左右,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取样,对文物有一定损伤;
二、无损检测釉的脱玻化系数,用这种方法对付高仿瓷器非常有效。但是它的局限是只能检测带釉的瓷器;
三、无损检测陶瓷的胎、釉的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可以准确断定其新老。
探测仪技术
曾用于月球探测车
据称准确率可达90%以上
现在“EDX-9000L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是当今世界上非破坏化学组成分析、检测古陶瓷方面最为先进的X荧光仪。该仪器配置德国硅漂移探测仪(据称这种探测仪技术曾经使用在月球探测车探测器上)、牛津仪器X光管。它的分析范围为1ppm(百万分之一)-99.9%;并且可以深入釉下0.3cm,探测陶瓷胎体的成分;检测有效空间为65×65×55(c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真空容量仓。它可为古陶瓷、青铜器、贵金属、矿物标本等进行科学鉴定。
这种“光谱鉴定”是一种无损的鉴定方式。技术人员会在陶瓷器的表面选择几个点——一般包括釉的样本区域和胎的样本区域——进行成分分析,并将分析出的微量元素结果与已有的古陶瓷成分数据库进行比照,从中找出吻合的时间段和生产地区,从而确定一件陶瓷器的“真实身份”。这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古瓷器“DNA”检测已成为一种新潮流。这是因为科技鉴定古瓷的真伪就相当于人类“DNA”的检测,是人眼实现不了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组邀请国内多位著名资深的古陶瓷专家,通过科技检测与眼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一罕见的青釉印花碗进行论证,一同见证了高科技检测的超强能力。这也是将高科技仪器检测与古陶瓷专家眼学判断相结合,对宋代哥窑作出“中西医”结合的全面“体检”的一次成功尝试。
在这次高科技仪器检测中,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组冯松林教授使用现代核分析技术无损测量青釉印花碗瓷胎和瓷釉各4个点,其检测结果是“胎中的化学组成与现有数据库南宋官窑古瓷参照数据重叠,无现代仿品的痕迹”。他又参照国家博物馆对此碗的科学检测分析结果进行了数据比对和研究,与国家博物馆的分析结果互为验证,符合宋代青瓷釉的特征。两个利用先进设备经高科技检测的结果彼此验证基本一致。
此前,我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孙学海在观看这一青釉印花碗后也确定它为北宋哥瓷,并出具了正式鉴定证书。
以往文物分析鉴定最古老和传统的做法就是目视法,即所谓的“眼学”,它是文物鉴定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经验之学。一个人眼学水平的高低,与经验和知识积累有关,但也与悟性有关。不过经验和悟性不是绝对的,鉴定专家水平再高,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引入科技检测方法和仪器,把无损检测和传统的目视法鉴定结合起来,就可以取长补短,更有效地检测和鉴定文物的真假和质量,提高了人们以往“眼检”的准确率。
有了先进的科学仪器,古代文物鉴定是否便可以从此进入“机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