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如何鉴别明代金铜佛像年代

时间:2018-01-10 04:29

  如明代莲花座与清代莲花座上的莲瓣装饰,明代莲瓣精细而长,且瓣与瓣中有小型三角装饰,而清代莲瓣则显得粗壮,瓣与瓣间也无装饰。因此,明清金铜佛像看莲瓣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上海古玩古玩心艺术市场部指出,当前国内佛教艺术收藏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这类藏品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发展、升值空间很大。

  价格纪录屡被刷新

  在当今多元化的艺术品市场中,佛教艺术品已渐渐成为人们艺术投资的新宠。近年来,国内外各大拍卖场拍出的佛教艺术品,成交屡创新高,而且近一两年来,各大拍卖会都会配置一定的佛教艺术品作为精品拍品,佛教艺术品成为大型拍卖公司春秋两拍的“标配”。

  在今年各大拍卖公司的春拍中,也可看到许多佛教艺术品的身影,如在6月10日结束的巴黎“亚洲艺术”拍卖会上,一尊明十五世纪铜鎏金大日如来坐像,以339.5万欧元成交,成交价接近估价的10倍,冠绝全场。

  上海翊骜艺术品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明代金铜佛像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1415世纪黄铜四臂观音------价格:RMB3,940,000----日期:2017-09-01

  清中期黄铜无量寿佛像----------价格:RMB1,430,000----日期:2016-10-09

  阿弥陀佛----------------------价格:RMB2,650,000----日期:2016-08-20

  明代永乐文殊菩萨--------------价格:RMB2,260,000----日期:2016-02-21

  近几年明代金铜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代乐铜鎏金龙王菩萨----------价格:RMB3,150,000----日期:2017-05-14

  青龙护法神立像----------------价格:RMB2,850,000----日期:2016-09-18

  明代永乐文殊菩萨--------------价格:RMB3,850,000----日期:2016-06-23

  明代阿弥陀佛------------------价格:RMB1,410,000----日期:2017-07-03

  3、隋唐期间铜锻造像,头扎莲花冠,面孔发圆,腮发胖,高额髻,身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宽衣下着百褶裙,垂于双足。座下有双层4足高床或单层4足,项或背光为较粗的尖楣形。

  4、宋代铜佛像以菩萨像居多,有的高发髻,脸上胖下尖,身段高长。有的腿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于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于座上。衣裙稍有褶,掉于腿后,左手盘于腿上,右手于腹前伸。佩带缨络,身坐两层莲花的细腰圆座。宋代呈现了普贤、文殊、观音铜像,坐于长方形四腿座上或像背、狮背、狲背上。河北正定隆兴寺内有大悲铜菩萨像。通高22米余,共有42臂,外型体型纤细颀长,比例匀称,衣纹流通,富于宋代艺术风格。

  市场行情

  这些年,我国古代佛像出资商场行情一路看好,增值空间较大,特别是高质量的明清金铜佛像,特别值得保藏出资。而比较出资价值,其文明和艺术价值更甚。不过,因为佛像保藏门槛较高,需求进行系统的学习。主张新入行的藏家,先从近现代佛像技术品下手,或对某一版块进行系统性保藏,切忌趁波逐浪,单纯以增值为意图,失了保藏原意

  在佛像商场上,藏传佛像的保藏远好于汉传佛像,因为海内外藏家非常重视明清宫殿造像。据悉,明代宫殿造像始于永乐年间,这一期间,宫殿还设置了专属的造像组织“御用监佛作”,专门担任锻造佛像和佛事所用的法器。到了清朝,宫殿造像的昌盛主要集中在康熙、乾隆两朝,特别是乾隆期间。其间,明清金铜佛像是其时非常有名的艺术形式,代表了释教造像老练的艺术特色,无论是技术,仍是原料,都非常考究,也具有观赏性。材料显现,明代期间金铜造像迅速发展,形成了永乐、宣德年间高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铜造像”,此刻的造像面相丰满、造型美丽,艺术水平极高。到了清代,造像则承继了明代的风气,做工精细,是藏传金铜造像的高峰期。

  “因为大家对佛像艺术品的追捧呈现了的热度,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艺术品商场进入盘整期,我国佛像拍卖商场也是在逆势上扬。”业内人士指出,直到2012年全球艺术品拍卖商场进入深度调整后,我国的佛像艺术品保藏热潮才有所降温。

  近年来在国内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佛教造像收藏市场高速发展,从2006年—2013年,全球佛教艺术市场增长56%,中国佛教艺术市场增长259%,同时,中国佛教艺术市场份额占全球比例由20%增长至47%,佛教艺术品成为人们艺术投资的新宠。

  第四届上海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将于4月22日-4月25日在上海东亚展览馆举行,这引起了广大收藏爱好者关注。据悉,海内外数百家知名展商将携精品参展,其中新花城艺术中心带来了明石叟铜制“书卷观音”、明宣德铜“释迦摩尼”、明永乐铜鎏金“释迦摩尼”等一批金铜佛像,十分引人注目。

  鎏金佛像保藏怎么看造像特征以断代鎏金铜佛像的断代和鉴定是件比较难的事,但如能加以科学考证和剖析,是会识别出真假的。各年代的佛像的各年代的造像特征。那么,鎏金佛像保藏怎么看造像特征以断代呢

  1、汉和十六国期间,佛像方脸,面貌平缓,头发平直,为坐式。这一期间的佛多为单的,尺幅较小。例如1989年1月,四川绵阳何家山东汉晚期崖墓一株铜质摇钱树,树干上铸有佛像5尊,每尊高6.5厘米,头后有横椭圆形光,头顶有肉髻,双眼微从事,两耳较大,上唇有髭,穿通肩袈裟,右手施无畏印相,左手拳执,结跏跌座佛衣下垂呈“U”形,绕于手腕,垂于足前,这是我国发现的年代早的铜佛像了。1972年,甘肃泾川县玉都有乡一铺带华盖鎏金青铜佛像,高19厘米(包含伞盖、底座),重0.5公斤,由可拆卸的四有些构成:华盖、背光和头光、置于狮子莲花座上的佛身、四足底座。娇小玲珑,技术精深。笔者考证,它的锻造和流传到泾川的年代在公元四世纪末到五世纪初的十六国期间,外型上承继绵阳摇钱树上的佛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