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先代艺术家们把佛的形象具现化为一尊尊祥和仁慈的雕塑,在我国三国时期,有了首次对佛像雕塑的明确记载,隋唐时期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佛教雕塑在唐朝的武则天时代达到高潮。
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佛像以前还只是一尊两尊地混杂在瓷杂专场中,如今却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大项,一个专场紧接一个专场,尤其是明代的佛像,成为了藏家炙手可热的争夺对象。近年来,随着佛教圣地旅游市场的开放和一些以佛教题材为主的艺术品流入市场,无形之中刺激了人们对佛教艺术品收藏的兴趣和热情,而佛像拍卖也对佛教艺术品市场升温推波助澜。
2004年,金铜佛像市场才开始体现出它的优势,当时香港佳士得秋拍一件大威德明王鎏金铜佛像以1798.375万港币落槌,2005年上海古玩古玩心海秋拍中,一件明铜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内地拍卖市场佛像成交高价。2006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15世纪初明代早期体形大、手工细致的铜像———明永乐释迦牟尼坐像更是以1.04亿港元的价格落槌,这些拍品的高价成交极大地带动了金铜收藏拍卖市场。
上海翊骜艺术品有限公司近几年对黄铜佛像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1314世纪黄铜大日如来------价格:RMB1,680,000----日期:2017-12-10
清乾隆黄铜漆金四臂准提佛母----价格:RMB4,360,000----日期:2017-03-15
14世纪黄铜热琼南卡加措像----价格:RMB5,110,000----日期:2016-02-26
16世纪黄铜嵌红铜嵌银释迦----价格:RMB1,270,000----日期:2017-06-28
14世纪黄铜热琼南卡加措像----价格:RMB4,140,000----日期:2017-03-27
近几年黄铜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14th黄铜镶金错银嵌--------价格:RMB2,680,000----日期:2016-09-03
1415世纪黄铜四臂观音------价格:RMB5,610,000----日期:2016-01-17
14世纪黄铜吞米·桑布扎像----价格:RMB2,710,000----日期:2016-02-25
黄铜漆金宝冠释迦牟尼佛像------价格:RMB5,950,000----日期:2017-11-19
1415世纪黄铜四臂观音------价格:RMB5,560,000----日期:2017-04-27
高品质的明清佛像值得收藏
由于明清佛像的工艺精湛,加之存世量较少,所以长期以来,在佛像收藏市场上,明清佛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无论是在价格方面,还是受到的追捧程度,都是其他时期的佛像艺术品不能相比的。
资深佛像收藏家马占武表示,“近年来佛像收藏市场迅速升温,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近年来佛像拍卖市场火爆的影响。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调整逐渐进入尾声,相信投资佛像收藏的回报会越发丰厚,尤其是高品质的明清佛像值得投资收藏。”
清代也崇重藏传佛教,特别是康熙、乾隆两位帝王,对藏传佛教的弘扬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康熙率先在宫廷设立造像机构制作藏式佛像。其后的乾隆对造像的重视则更有过之,他不仅在宫廷专门设立“造办处”制作佛像,还亲自参与造像的图样设计和造像过程的监督。乾隆时宫廷造像规模盛大,活动频繁,参与工匠众多,制作的佛像成千上万。
周毛弟谈到:“这些拍品的高价成交只是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性,佛像少,进入流通领域的更少,那些品相好的传世佛像被藏家收藏之后就很难再进入流通领域了,而国内拍卖市场大多都是将佛像作为古董杂项拍卖。佛教造像艺术是一门集宗教、历史、艺术及工艺的艺术,体现着深厚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随着国内藏家收藏水平和境界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佛像艺术认知的逐渐回归,佛像收藏未来的市场潜力也会越来越大,因为佛像除了收藏,还往往寄托着藏家美好的愿望。”
由于20世纪80年代佛教艺术品收藏逐渐升温,台湾地区藏家介入佛像收藏的时间也较早,其中,藏品质量较好的当属曹兴诚的收藏。他曾言,是将佛像当成造型艺术的一种,从艺术角度进行收藏,而非作为供拜之物。
明代十分推崇藏传佛教,藏传佛教造像的制作在帝王的扶持下,在宫廷中得到了大力发展。仿效元朝,明代在宫廷专设造像机构,称“佛作”,隶属于“御用监”,制作藏式佛像。在当时赐封和西藏僧侣的朝觐活动中,朝廷便经常以宫廷制作的金铜佛像作为重要礼品赏赐或馈赠给西藏宗教上层人士。在明代宫廷佛教造像中,以永宣两朝的制品为佳。从现存实物看,这两个时期造像的艺术风格和手法基本一致,都是在西藏定型的造像模式基础上融入内地传统审美情趣、表现手法和工艺特点,是汉藏艺术完美融合的艺术模式。
其具体表现为:造像躯体浑厚,造型敦实,体态优美大方,面相宽平,双目平直。衣纹都采取内地传统的写实手法,有较强质感,工艺上采取内地传统的失蜡法铸造,胎体厚重,表面都镀金处理,金质纯厚,亮丽悦目。莲座处都有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