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蒙古族人骑马放牧、传递函件、传送军令、迁徙移牧、千里征战……都离不开马,马与他们结下了世世代代的不解之缘。但并非只有蒙古族人才喜欢马,当过马倌儿、退休于呼伦贝尔市公安局的满族人吕彬也喜欢,“我太喜欢骑马了!草原上的生活让我终身难忘。虽然当时我进了工作,但是那段生活早已给我烙下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印记,无法释怀。既然不能经常骑马,那就做马鞍子吧!”
马鞍和马镫是全套马具中继马嚼和缰绳之后重要的发明。在没有鞍镫的时代,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仅靠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长时间骑马容易疲劳,同时在奔跑的马背上也难以有效地使用,而在近战中,骑手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等都随时会令骑手从马上滑下。因此这一时期骑兵除速度占优外,其战斗力是远不如脚踏实地的步兵的,所以在骑兵到达目的地后,往往下马作为步兵投入战场,亚历山大时代的马其顿骑兵就是如此。
上海翊骜艺术品有限公司近几年对古代马鞍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任伯年华祝三多图立轴----------价格:RMB2,310,000----日期:2017-12-10
铜鎏金龙凤纹马鞍--------------价格:RMB4,870,000----日期:2017-09-14
黄胄擎苍图镜片纸----------价格:RMB5,920,000----日期:2016-03-13
吴冠中海之夜版画--------------价格:RMB2,250,000----日期:2016-12-05
吴冠中海之夜版画--------------价格:RMB4,360,000----日期:2016-03-22
近几年古代马鞍市场成交的价格:
吴冠中海之夜版画--------------价格:RMB5,520,000----日期:2016-08-19
揭钵图宣和御府藏本手卷--------价格:RMB3,220,000----日期:2016-01-09
揭钵图宣和御府藏本手卷--------价格:RMB1,230,000----日期:2016-04-13
巴尔虎平头哈拉罕,特点为前后鞍桥及脚蹬均镀了24k金,贵族风格一览无余。辽代铁鎏金马鞍,此马鞍由于年份过高,表面上的镀金早已脱落,马鞍上多处损坏,吕彬凭借着高超的手艺,同时查阅古籍将其修补完好。
既然马鞍和马镫是以骑兵为主力的作战方式产生的前提,从中国古代骑兵运用的情况中就大致可以发现一些端倪了。可以认为,在中国至迟到秦代,马鞍和马镫仍未产生。作出这一判断不仅是由于始皇陵兵马俑中具有表现细致的马具,却惟独没有高桥马鞍与马镫,而且还因为在兵马俑战阵的布局上,骑兵数量相对很少,且被布置在远离主阵的侧面角落里,这说明在秦代以前,骑兵的作用只是侦察、侧翼包抄、骚扰遮断、偷袭和追击,并不能成为作战主力,更不用提独立承担整个战役了。
1952年,吕彬生于海拉尔。1969年,他当知青下乡到原额尔古纳右旗的三河马场,当同去的知青们面对高头大马不知所措时,吕彬早已翻身上马,扬尘而去。
早期的时候,心灵手巧的吕彬在业余时间会做一些小型马鞍子赠送给亲朋好友,以缓解他的草原情结,随着手艺的不断提高,追求完美的吕彬不断的自学传统马鞍制作技艺,他师从外蒙古知名马鞍艺人,系统的学习了木活、皮活、铁活、漆活,并将其融会贯通。吕彬还喜欢逛古玩商店,对马鞍工艺品极为喜欢,在他的工作室也收藏着亲手复原的辽代铁鎏金马鞍和凤鸟纹路马鞍,他还时常修补一些古代马鞍和马镫,为他的创作提供灵感。
能够为此提供佐证的是孙膑对骑兵作战的叙述:“用骑有十利: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虚背敌;三曰追散击乱;四曰迎敌击后;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关津,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振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蓄,虚其市里;十曰掠其田野,系累其子弟。此十者,骑战之利也。”⑹可见这一时期骑兵担任的只是辅助任务,拥有鞍镫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