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16 21:02
现代海派文学哪里鉴定比较权威
茅盾的《子夜》:《子夜》描写的上海的民族资本家与外国财团利益的斗争细节及其场所(如丧事与跳舞、交际花的间谍战、太太客厅的隐私、交易所里的战争、宾馆的豪华包房、丽娃河上的狂欢以及种种情色描写),体现的是典型的繁华与靡烂同体模式结构。茅盾以留学德国的资本家来代替流浪知识分子,以周旋于阔人之间的交际花代替旧式妓女,其间展开的情色故事从心理到场面都要远远高于一般的海派小说。只是作家为了突出左翼的批判立场,才不顾自己对工人生活的不熟悉,特意安排了工人罢工斗争和共产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章节,但这方面他写得并不成功。所以,从本质上说《子夜》只是一部站在左翼立场上揭示现代都市文化的海派小说。
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其生活观照态度归结为单纯和全然,又将这种单纯和全然的风格与现代都市的人为造作文化联系起来,构成半殖民地上海的独特的风景线,可以说是对刘呐鸥为代表的海派文学最传神的写照。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如果说30年代是新感觉派与左翼文化把海派文学的两个传统推向顶峰的年代,那么,40年代的海派小说在忍辱负重中达到了成熟与完美。由于上海是一个中西文化不断冲撞的开放型的城市,也由于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基本上是一个欧化的传统,所以海派小说的主人公主要是与"西方"密切相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其消费圈子,而普通市民在海派小说里只是作为消极的市侩形象而出现。在40年代大紫大红的张爱玲,是一个深受五四新文学教育长大的女作家,但她一开始创作就有意识地摆脱新文学的西化腔,自觉在传统民间文学里寻找自己的发展可能。上海这样一种移民城市,它的许多文化现象都是随着移民文化逐渐形成的,它本身没有现成的文化传统,只能是综合了各种破碎的本土的民间文化。与农村民间文化相比,它不是以完整形态出现的,只是深藏于各类都市居民的记忆当中,形成一种虚拟性的文化记忆,因而都市民间必然是个人性的、破碎不全的。张爱玲对都市现代性的靡烂性既不迷醉也不批判,她用市民精神超越并消解了两种海派的传统,独创了以都市民间文化为主体的海派小说的美学。
现有买家急需求购如下藏品:
北方现代名家字画作品,当代名家行书作品,古籍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