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10 20:31
近日,在第六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上,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将2015的艺术市场称为“熔断年”,不仅画廊、拍卖行成交清淡,就连画家收到的订单量也急剧下滑。近两年,基于互联网产生了网上画廊集群、网上拍卖集群、网上艺术家集群,以及各种各样的微拍,这些新兴业态的交易规模比传统模式扩大了许多。刘尚勇说,“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固有模式上,我们就处在‘老炮儿’的位置。”
对于当下市场,资深藏家朱绍良认为,市场冷是相对的,不要悲观。他以中国嘉德去年秋拍的《万山红遍》为例,“30多年前荣宝斋收购它只需要支付50块钱,去年卖了1.6个亿。你能说这个市场不好吗?”他认为,国内艺术品市场应当从艺术品教育做起,夯实市场基石。
大量的艺术家还在重复古典遗产?
知名学者、《20世纪艺术批评》作者沈语冰近日说,在英美的艺术史体系里,古典、近代、当代三者分离的趋势是慢慢地在明确化。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划分,还不像传统和现代那么明确,没有形成一个公论和共识,也没有一部教科书可以提供标准。
我国的艺术实践中,并存的情况尤其明显。欧美的大学或艺术学院,除了文化遗产专业的修复课程外,很少有人还在画古典绘画。如意大利有很高的文化遗产修复水平,但他们认为这是个技术活,而不是艺术。
就这一点来讲,国内的美术学院有些观念是滞后的。虽然有些美院设立跨媒体或综合艺术院系,做一些当代艺术的尝试,但很多美院甚至还在鼓励学生去创作古典绘画,比如让一个现代的学生去画宋画。现在西方的美术和设计学院,已经走到了当代,走向了一个连“现代艺术”这一概念都无法笼罩的媒介、观念和技术的前沿。而我们大量的艺术家还在重复古典遗产,以自己画得跟宋画一样为荣,甚至有些这类作品还获大奖。不只是国画,油画也还以写实为标准,画得像的,“技巧”就比较高明。另外,很多当代艺术家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范畴,但他们的目标盯着的却是市场,哪些画卖得好了就纷纷模仿。因此,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没有经历过西方那样100年的现代艺术洗礼,还没有确立起现代艺术的理念、体制、技术和美学的相应体系。
久藏文物商店三月份即将迎来春季大型艺术品盛会——南方文交会!现已火热征集当中,名额有限,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