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包头元青花瓷器的故事

时间:2016-03-04 14:27

  “元青花的故事”在包头的古玩市场上被讲了一遍又一遍,已成经典。主题不外乎:包头有宝,宝就是我们身边。

  这是一件元代青花瓷罐,现收藏于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在“包头历史文物陈列”展厅中常年展出。

  官文文字描述它的特点:器身厚重不失其端正,图案繁密却层次分明;历经多年,或地下埋藏、或存于民间,尚保存完好无损。与它体量相当的元代青花瓷罐,目前国内博物馆馆藏仅存6件,有准确出土地点的,只有这一件,可见其难得与珍贵。

  这件青花瓷罐是原包头博物馆馆长、著名学者刘幻真于1979年下乡作考古调查时,在包头市郊麻池乡(当时为“麻池公社”)一农户家征集到的。

  据当年发现青花瓷罐的燕老伯讲,1972年夏,他在燕家梁遗址偏西北地段挖水渠时,于地下半米多深发现了这件器物,出土时罐内空无一物。

  燕家梁遗址位于包头市南郊的麻池乡西约一公里处,北去百余米即至燕家梁村。村落不大,仅有农户十余家。

  燕家梁遗址是五十年代由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发现的,并确认这是一处元代遗址。

  遗址被发现时已辟为农田,耕土中的夹杂物古代瓷片甚多,特别是田头地垄处,堆积的元代瓷片据说“俯拾皆是。”发现的遗物有石磨盘、石杵和宋金时的铜钱等。

  遗址东侧还发现了窑具和凝结成块的铁渣。根据遗物的分布范围步测,燕家梁遗址的面积在3万平方米左右。

  遗址所见瓷器残片的产地,涉及磁州窑、定窑、钧窑、耀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等窑系的产品。瓷器大都为日用器皿,有的器物底足处有墨书“秦记孟”等姓氏标记;同时也发现有“万利馆仁和馆”墨书的店铺名号。

  今天燕家梁所在地域,元代属大同路云内州地界。这一带发现有多处元代遗址,与之相比较,燕家梁遗址是规模较大的。

  遗址没有发现设防的城郭遗迹。以目前掌握的资料综合分析,在元代,这里应该是一处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手工业作坊,商业活动繁荣的大型集镇。

  遗址地表遗存物中,还采集到一些元代青花瓷片。可以辨认的器物有罐、碗、玉壶春瓶、盘等。据专业人士称,虽说青花瓷片所得甚少,但弥足珍贵。

  瓷片都弥足珍贵,燕老伯竟然还发现了一件完整的青花瓷罐。

  据刘幻真描述,该件瓷器的特征是:圆唇直口,溜肩鼓腹,下腹弧收,矮圈足。器身施青白釉,色泽莹润光亮。通身釉下绘有五层图案,其颈部饰一周栀子花,肩部饰一周缠枝莲花,腹部为五朵缠枝牡丹纹,器物下身变形仰莲纹一周,于牡丹纹和仰莲纹之间,饰以卷草纹。器物底部不施釉,旋削痕迹明显,胎色略泛黄。器物内壁施流散不均的青白釉,器内口沿釉下笔划“X”标记。这件青花瓷色泽淡蓝,略见黑斑,釉面肥厚,是元代青花瓷器少见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