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辽代陶瓷的特点

时间:2016-03-03 19:59

  辽代陶瓷,以其独具的特点,在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过去由于文献记载缺略,亦未更多见到实物,因此无人提及。自二十世纪以来,辽代遗址、城址和墓葬不断被发现,陶瓷器陆续有了出土,并且积汇日多,在此前提下,我国古代陶瓷中的一朵奇葩——辽代陶瓷,即在陶瓷研究领域里产生了。

  我们如果考察对辽代陶瓷研究的历史,仅有五十余年的历程,尽管时间不长,可是已经取得很大成绩;这些应归功于前辈学者的不懈的探索,从而为辽代陶瓷研究奠定下基础。不过今天于辽代陶瓷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系统和规律性的总结更须艰苦的努力和不断深入地进行下去,才有可能获得圆满的解决。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近五十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在辽宁二口林、黑龙江、内蒙古、北京、河北、山西等省、市、自治区的辽代城址、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辽代陶瓷,这是此前任何时候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同时还调查或发掘了上述地区的辽代窑址,这些都给今天对辽代陶瓷的研究创造了先决条件。

  一 瓷器

  辽王朝时期,正是我国瓷器经过隋、唐大发展后,进入五代以来技工窑艺更臻完善和成熟的时候。特别是白瓷,至少在北齐时就已经烧制很好了,有出土实例可以为证;而此时更是大放异彩,南北各地群窑蜂起,青瓷、白瓷比翼齐飞,在各方面诸如胎、釉选料、器物造型、花纹装饰、色釉加彩以及入窑装烧、火候掌握等,都有许多突破和创新。 一时间,名窑辈出,争相夺魁,在生产过程中,各自形成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出现了群窑竞秀的局面,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辉煌灿烂的一页。契丹族在接受中原地区先进封建文化的同时,对于这种“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瓷器,自然也吸收过来。虽然游牧仍然是这个民族的生活特点,但是瓷器已成为契丹社会不可或缺的器用。根据考古发现,契丹在辽土范围内建立不少烧制瓷器的窑场,而且建窑烧瓷的时间也不是很晚的,从所烧制的瓷器看,在某种意义上说,保持了当时瓷器高度发展的水平,不仅中原地区传统形式成为辽地窑场烧瓷的内容,而且更由于民族和生活习惯的特点,创造出许多新的无论是器型还是纹饰等都有特点的产品,这就构成了“辽瓷”。

  辽代瓷器的品种比较丰富。作为流行于社会的应用器物,仍是以白瓷为主。辽代白瓷可以明显看出是受唐代以来在我国北方并普遍应用的邢、定窑的深刻影响。更具体地说,辽代白瓷是接受设在定州内即今河北省曲阳县的“定窑”的传统技艺;甚至可以说,其制瓷工人中就有来自定窑的,因而在辽瓷中保存了异常明显的定瓷特点,假若没有定窑工人的直接参与,两者也不会如此之酷似。定窑工人来辽地,当在辽建国初期,甚或在阿保机掌政契丹部和建汉城谋求自立时,一方面阿保机接受中原地区的文化是最迫切的,另—方面社会状况也于契丹有利,当时由于唐末战乱,中原地区人民北流契丹,同时辽军不断南下掳掠,每次都是人畜财物满载而归,这其中也包括技工百艺人等,述律氏于所俘有技艺者置属珊军,令其各安生业,即是证明;曾数次去过定州的辽军,历来渴求手工业技术工人,在此时将生活于定州的定窑制瓷工人掠进辽地,即是十分自然的事(一)。因此,辽瓷的产生和定窑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久藏文物商店三月份即将迎来春季大型艺术品盛会——南方文交会!现已火热征集当中,名额有限,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