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西夏瓷西夏瓷

时间:2016-03-03 19:52

  西夏瓷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繁荣时期,五大名窑争鲜斗艳,民窑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地,新品种不断涌现,产品数量大增。即使地处祖国东、北部的辽、金两朝,其制瓷业亦达到很高水平,并有其鲜明特色。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与宋、辽、金先后并存,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长达一百九十年的西夏王国(公元一0三八—二二一七年)瓷器所知甚少。解放后西夏瓷虽偶有零星发现,有的学者也指出它的存在。但这些有限的资料多为非发掘品,或没有确切地层关系和可靠年代的实物佐证,同时也没有发现其窑址,故还不足以对西夏瓷进行全面的论述,现存的几部陶瓷史也均未论及。

  一九八三年考古工作者对宁夏灵武县磁窑堡瓷窑址进行了调查,确定其时代为西夏,一九八四—一九八六年在此进行了三个季度的发掘(1)。遗址处在灵武县城以东三十五公里的沙漠中,工作环境极其艰苦,但发掘成果令人瞩目。不仅发现了西夏窑炉和作坊遗迹多处,还出土了极为丰富的瓷器、窑具和工具(2)。一九八七年考古工作者在灵武县回民巷村亦发现西夏窑址(3)。一九九二年甘肃省武威市塔儿庄出土一批西夏瓷器和窑具(4)。此地应是一处瓷窑址。上述考古发现为西夏瓷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夏瓷的种类

  西夏瓷的胎质坚密,呈浅灰白色或浅黄色。釉有白、青、黑、褐、紫、茶叶末、姜黄等色,其中以白釉和黑釉为主。白釉瓷均施化妆土,釉料淘洗较精,三氧化二铁仅为百分之零点六六。这有利于提高釉的透明度。由于烧制时用煤作燃料,火焰短,在窑内易形成氧化焰,故烧成后呈白中闪黄色,即牙黄色,属暖色调。

  西夏瓷种类繁多,仅生活用具就有二十一类四十八种,其他尚有文房用具、娱乐用具、雕塑品、宗教用品、建筑材料等二十一类三十九种。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西夏境内缺铁,少铜、锡,因而一些日常用品不得不用瓷器来代替。二是西夏瓷中特殊产品较多。这与西夏王国境内的主体民族——党项族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有关。如适合于游牧生活使用的各种形式的扁壶,娱乐用具中的牛头瓷埙,雕塑品中大量秃发人像、骆驼,佛教用具中的法轮、金刚杵、擦擦、佛花,塔庙中泥塑像所用的瓷眼珠,建筑材料中的瓦件、白釉贴面等。这些均为其他窑址所少见。产品种类繁多且部份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与习俗,是西夏瓷一大特点。

  西夏瓷的造型与装饰技法

  西夏瓷造型有两大特点。第一是注重整体造型,力争达到以形取胜的艺术效果。如白釉花口瓶有五瓣双曲匀称的花口,细长颈微上撇,曲度恰到好处的扁圆腹,横线多层的喇叭口圈足,其造型是用准确流畅的曲线和直线来完成,各部份之间的曲度、宽窄、长短比例颇为谐调,因而显得修长而秀美,再加上白中闪黄的温暖釉色,体现了白瓷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他素釉瓷也都反映了以造型和釉色取胜的时代风尚。第二是造型重实用性。如大扁壶为斜唇小口,短束颈,扁圆腹,腹的两面各有一圈足,两侧有两系或四系。从整体造型来看,扁圆形适于马、驼长距离行走时携带,两侧之系便于穿绳捆绑和提取,腹背之圈足在放置时起平稳作用,正面圈足有对称和加固胎体作用。另外在前、后腹两爿结合处施附加堆纹,以使胎体坚固耐用。小扁壶则腹面无圈足,腹背有一凹足,肩侧有两系。小扁壶用于随身携带,因而造型设计体态轻盈,再施以单色釉,又有素雅之感。扁壶体现了党项族的生活与习俗,是西夏瓷中的典型器物。久藏文物商店三月份即将迎来春季大型艺术品盛会——南方文交会!现已火热征集当中,名额有限,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