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5-11 20:17
古语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在汉代,玉器被人格化,号称拥有“五德”,成为高尚与纯洁的象征,人们对玉的迷信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 步,贵族们不仅身上佩戴玉器,生活使用玉器,房屋装饰玉器,交往赠送玉器,祭祀使用玉器,甚至死后还要穿玉做的衣服。徐州博物馆馆长孟强在概括这一时期的 玉器特征时认为“汉代的玉器工艺上非常精,风格大气与豪放,有一种博大的气质。”
背景:尊崇儒术推动两汉玉器发展
汉承秦制、汉继楚绪和尊崇儒术,对汉代玉器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汉继楚绪和尊崇儒术思想对玉器在两汉时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玉的品质是天生的,是大自然(老天)赋予的,儒家借物象形,把玉和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谓天衣无缝。在西汉独尊儒术的学术思想影响下,以“德”为精神支 柱,概括了“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将玉与君子结缘,促进了装饰玉器的流行和广泛佩戴,一为避邪,以玉佩装饰人身;二为将玉与德结为一体,成为翩翩君子的 道德形象。
所谓“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祈求永生的思想存在于整个西汉皇朝,连地处岭南的南越国都受到波及。强烈寻求永生的思想使汉代人十分注重对死者尸体的保护,而用来保存尸体的用具就是玉器。汉代天子、王侯等贵族将生前佩玉发展到死后以玉为葬的习俗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