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宋代五大名窑之哥窑

时间:2016-05-07 18:16

  宋代五大名窑之哥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据史料记载,浙江龙泉南宋时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为业,各主一窑,兄所主之窑名哥窑,弟窑亦称龙泉窑。

  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

  属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取胜。鉴定哥窑瓷主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它的胎质呈黑色,细腻、坚实。釉面浑厚滋润,釉面开有大小纹片。器物以瓶、炉、洗、碗、罐为主。

  60年代时,浙江省文物考古单位曾对龙泉大窑等几处窑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不少黑胎片纹青瓷,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用瓷。但与另一部分传世的哥窑器物相对照,这二种哥窑的造型、胎色、釉面和纹片均有不同之处。为此,文物界将这些原藏于宫廷、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流散于民间和国外的这类哥窑器称之为

  “传世哥窑”。传世哥窑瓷器以仿古代青铜器造型的器物为主。如鱼耳炉、乳钉五足炉、胆式瓶、八方穿带瓶、弦纹瓶等,也有盘、碗、洗之类。它的胎骨较厚、胎质细腻,胎色呈黑灰、深灰或土黄不一。釉色有灰青、月白、深灰、米黄等。釉色有灰青、月白、深灰、米黄等。釉面滋润,多有缩釉小坑,开有不规格的细纹片,纹片呈黑、黄二色,俗称“金丝铁线”。烧练时大部分在器底用支钉,而目前发现的龙泉哥窑是不用支钉烧成的。这一闻名世界的传世哥窑的产地迄今还未发现,尚待文物考古学者的分晓了。

  哥窑八方碗,高4.2cm,口径7.8cm,足径2.8cm。 

  碗呈八方形,口微外撇,弧壁,瘦底,八方形圈足,足微外撇。碗里外满施釉,外壁施釉较厚,开片较大,为冰裂纹;内壁施釉薄,开片细小而密集,形成一种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即百圾碎。口沿因釉下垂呈现出紫色,足边无釉,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 

  此碗造型新颖雅致,折角棱线分明,线条宛转自然,为宋哥窑器物中的珍品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高14.9cm,口径4.6-3.7cm,足径4.8-6.4cm。 

  瓶仿青铜器式样,为八方形,口微外撇,颈部凸起两道弦纹,两侧各有一筒状圆形直耳,中空,俗称“贯耳”。腹下部丰满,高圈足微外撇。底足一周无釉,呈黑色。 

  此瓶釉面光亮莹润,通体开细碎鱼子纹,纹片自然美观,别具一格,为典型的哥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