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明瓷器出手鉴定

时间:2016-05-07 17:22

  明早期 

  明早期指洪武、建文、永乐、宣德四朝(建文朝一般并入洪武朝,1368--1435)。洪武御器厂的建立,开写了瓷史的新篇章。洪武官窑的主要品种是白瓷、釉里红瓷、青花瓷。白瓷传世品不多,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九十年代分别在南京明故宫遗址和景德镇御器厂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白瓷,主要器型为碗、盘、爵,应为祭祀器。据《明实录》记载,曾为僧人的朱元璋在明初的几年,祭祀颇多,初一、十五,逢年过节,星移节气都要祭拜,并明确规定:"今祭祀用瓷以合古意(此处古意指商、周时期祭祀用瓦器)"。洪武元年(1368)三月祭太庙所用的祭器中就有"瓷爵十六只"。御器厂在永乐年间有较大的发展,在宣德朝进入黄金时代,这两朝是御器厂的第一个高潮期。永乐朝在官窑器上开始书帝王年号款,宣德朝的官窑瓷器绝大多数书帝王年号款。永乐、宣德两朝的主要品种仍为白瓷——永乐的白釉润腴秀美,有"甜白"之美誉,青花瓷——"青花首推永宣"是中国古陶瓷界的共识。永、宣青花使用进口青料(译音苏泥渤青)绘画,加之拓法的绘画笔法,使其具有入瓷三分的魅力。另外,孔雀蓝釉、黄釉等颜色釉瓷也较洪武时期数量增多。永乐青花云龙纹扁壶,造型硕大,器型具伊斯兰器风格,青花发色浓艳深沉,画笔豪放遒劲,行龙腾云,明帝国气势展露其间。

  明空白期 

  明空白期,即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此期官窑器物中仅发现一件书官窑款的敕命牌。景德镇珠山御器厂正统地层中出土的青花瓷器表明此期官窑并没有完全停止生产。1964年,南京明故宫玉带河河床淤泥中发现了一批上承永乐、宣德朝,下启成化、弘治朝的精美瓷器,据考,为空白期的官窑产品。正统青花龙纹大缸,胎体厚重,器型硕大,青花发色浓重,虽然未书帝王年号款,腾龙也尽显王气。 

  明中期 

  明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1465--1521)三朝。成化官窑瓷,早期承宣德朝官窑瓷的豪放之气,晚期形成本朝精巧细腻的风格,是明、清御器厂的第二个高潮期。此朝官窑瓷的品种增多,除前述品种外,还有绿彩、斗彩、素三彩等新品种面世。黄釉瓷量大质高。绝大多数器物都书帝王年号款。成化素三彩香熏,造型灵秀,色彩古雅。器分上下两部分,中空,嘴通,用以燃香,成化帝王年号款赫然于器底,至尊至贵。也许是年代久远,且为实用器的缘故,此器仅见于景德镇御器厂出土,不见传世。弘治御器厂的面纱还未完全揭开,绿龙纹品种是其特色产品。正德官窑瓷在前朝的基础上又繁衍出许多小品种, 在黄地绿龙盘上填以红彩,有祝愿皇(黄)上洪(红)福齐天之意。 

  明晚期 出手鉴定

  官窑瓷史上的明后期一般指嘉靖、隆庆、万历(1522--1627)三朝。此期的官窑器由于需求量大,且国力有限,故开始"官搭民烧"-将官窑的一部分生产任务下放到民窑去完成。此三朝器物造型的共同特点是多六棱式、八棱式、瓜棱式、葫芦式等异体造型。除上述品种外,五彩瓷是其特色品种。此期的御器厂虽大势已去,但三朝官窑器仍各有千秋。嘉靖官窑青花瓷发色紫艳,独步瓷史;隆庆官窑器虽数量不多,但件件规矩精美;万历五彩瓷,色彩斑斓,不愧为瓷史名品。明官窑自万历三十五年以后无官窑瓷生产的档案记录,故一般认为,明代官窑至此即终,但故宫博物院所藏?quot;大明天启年制"款青花花篮纹盘似乎还在低吟着官窑的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