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1 05:47
茶余饭后,闲暇时节,或独自一人,或邀上三两知己好友,细细把玩品评,便可使人恍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遨游于岁月长河中。如追溯历史,自有文字记载的商周以来,玩古物一直是帝王、宦官、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多年。直到清末民国,几乎在任何一个有学问、有身份、有地位的文人官员府第,墙上多多少少会挂上几幅名人字画,厅堂上多多少少会摆上一圈红木桌椅,案几上多多少少会供上一些陶瓷、玉雕、奇石作为摆设。
“这件花觚之所以能拍出高价,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制款表明了是天启时书法家米万钟定制的瓷器。经过了四五百年,现在民间传世品中已很难找到可以确认与当时的知名人士有关的瓷器了。另外,这件花觚晚到1990年时,已经入了徐展堂之手,1990年11月30日曾在香港艺术馆举办的‘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中展出,名人定制名人旧藏,其价格肯定不会便宜。”
撇口,束颈直腹,撇,下腹突出一道装饰带,形制类似花觚而有不同,细砂平底,无旋纹痕,底心略内凹。暗刻卷草纹装饰带分别辅予口沿一道,腹部两道。青花发色翠兰,图案分三道装饰,上部绘制枝头花鸟,画法明显受到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影响,小鸟生动传神,枝蔓错落有致。下腹饰有灵芝卷草纹,近处绘有火焰纹。此件胎土白洁细致,器形秀雅,用于花插养神修心。
记者昨日从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获悉,2014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春拍开幕在即,备受关注的瓷器杂项类分有瓷器工艺品、佛像、茶道具、文房以及杂项专场,其中瓷器工艺品专场将设明末崇祯青花瓷器“翠影青蓝”专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我国各地古玩文物交易也日趋红火。古玩又称古董,其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陶瓷、奇石、玉器、铜器、书画、票据、老旧家具、今古钱币、竹木根雕、古旧书籍、日用物品……总而言之,凡今天以前的东西,只要你觉得有意思收而藏之的,似乎都叫古玩,没有一个特别的定义。
从明宣德之前的青色浓艳(苏麻沥青),到明嘉靖、万历时的青如蓝紫(回青),再至明天启、崇祯、清康熙之明朗秀丽的翠毛蓝(浙青),青花瓷的婀娜备受世人喜爱。北京匡时公司推广部葛士恒介绍,青花料在明成化之后因进口钴料用竭,改用浙青,虽然蓝中泛灰的颜色不如苏麻沥青的美艳,然而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翠蓝色充分展现了国产青花料的优势,沉静柔美之色恰与东方婉约含蓄的审美相符。
碗类署款为‘天启年勺园制’”。他从2006年春在景德镇十八桥窑址发现的“天启年勺园制”款白瓷残片推论:“十八桥窑址是烧造米氏订造瓷的作坊窑场所在地”。同时认为,“以本品为代表的米氏订造青花瓷是明末民窑瓷器大发展之前奏,为明末文人意趣与陶瓷艺术融合之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