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2018年国内的清代字画收购

时间:2018-01-19 05:12

  随着市场的日益发展,买家的不断成熟,古代书画所蕴含的价值将被人们逐渐认知,其价值挖掘与发现也将成为必然。渊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史是一座取之不竭的艺术宝库存,千百年来涌理出许多名彪史册的书画大家。当然,我们并不奢望买到唐宋两朝的书画,元明清三代均不乏开宗立派的巨匠。

  在“古玩珍藏专场”中,清乾隆青花黄地双耳夔龙纹尊备受瞩目。此尊黄釉底以青花绘纹饰,高贵而纯净的黄釉为皇家专用,夔龙纹源自青铜器纹饰,体现帝王至高无上权利。该尊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款,整体画工技法娴熟,黄釉明亮,青花深沉,相得益彰。

  上海翊骜艺术品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清代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傅山清代行草书立轴------------价格:RMB1,980,000----日期:2017-01-22

  钱南园清代字画----------------价格:RMB3,210,000----日期:2017-06-08

  傅山清代行草书立轴------------价格:RMB3,390,000----日期:2017-08-13

  清代紫檀鼓凳一对--------------价格:RMB2,810,000----日期:2017-11-07

  傅山清代行草书立轴------------价格:RMB1,670,000----日期:2017-04-09

  近几年清代字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祁隽藻清代作行书七言对联对----价格:RMB1,740,000----日期:2016-01-04

  清代遗墨六本/套--------------价格:RMB3,220,000----日期:2017-10-12

  清代名人手札------------------价格:RMB3,150,000----日期:2017-09-13

  清代名人手札------------------价格:RMB2,790,000----日期:2017-10-08

  祁隽藻清代作行书七言对联对----价格:RMB1,480,000----日期:2017-08-09

  本次拍卖会还推出了传仇英所作《清明上河图卷》,有文征明跋尾;清郎世宁御赏《南苑秋猎图》,有乾隆帝御题,颇为引人注目。“弘礼乐之制·青铜器专场”,首次推出九件象征帝王正统美学、代表大正时代日本茶人审美追求的古青铜古器,均顺利落槌成交。此外,还有丰臣家族的传世沉香、平安金赏堂的玉霰纯金壶,古籍善本专场推出了旧林原企业藏经文、栗山文库佛经、各式珂罗版中国美术品图录、近代吴昌硕书画集等,都非常抢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我国各地古玩文物交易也日趋红火。古玩又称古董,其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陶瓷、奇石、玉器、铜器、书画、票据、老旧家具、今古钱币、竹木根雕、古旧书籍、日用物品……总而言之,凡今天以前的东西,只要你觉得有意思收而藏之的,似乎都叫古玩,没有一个特别的定义。茶余饭后,闲暇时节,或独自一人,或邀上三两知己好友,细细把玩品评,便可使人恍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遨游于岁月长河中。

  2014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新闻发布会上,一组乾隆皇帝游览北海公园白塔山后书写的手卷《白塔山记》显露真容,这组出身不凡的拍卖品估价竟然高达亿元,被称为“今秋全球估价贵的古代书画”,有人甚至调侃说,这也恐怕是“全世界昂贵的游记作文”。不出所料,2014年12月2日,在北京保利的古代书画夜场上,这组四幅经《石渠宝笈》著录的乾隆皇帝御笔书法《白塔山记》以1.1615亿元成交,是2009年以来内地第34件过亿元的拍卖品。《白塔山记》原存于永安寺,后散失各地,如今四卷终于重新聚首现于拍场极为难得。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帝作成此文,记录了登上白塔山后所观四个方面的景色。《白塔山记》堪称乾隆书法作品的精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样的价格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情理之中。

  纵观2013年中国字画市场行情,有这么几大特点:

  一是大家作品继续保持盘整。虽然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等人作品表现依然坚挺,但并没创出个人作品成交新高,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等均有作品流拍

  二是古代字画板块渐受青睐,如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的沈周作品《仿梅道人山水树石册》,以5060万元的成交价刷新本人拍卖新纪录,尤其是清代画家董邦达书画受到市场热捧,有数件作品高价成交,显示出古代字画价值正逐渐回归

  三是现代画家黄胄成为今年秋拍耀眼的明星,拍卖价迭创新高,成为继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之后又一位进入亿元俱乐部的中国画大家。黄胄是20世纪后半叶杰出、具首创精神的中国画家之一,擅长中国人物画和动物画,他的人物画精品拍出亿元天价可谓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