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16 05:09
嘉庆时期,国家太平,各行承袭旧制,不思进取。景德镇御窑厂已无督陶官,改由地方官员兼管,嘉庆后期开始,工艺日趋衰落,产品多显粗糙笨拙之象。除传统器型外,奇巧华丽的观赏品也逐渐减少,缺乏创新。帽筒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器型,鼻烟壶及文具在士大夫阶层广为流行。此时珐琅彩已停烧,粉彩装饰盛行“百化不露地”的手法,也称“万花锦”。单色釉比以前也减少了一些品种,风格上与乾隆朝瓷器相同。
珐琅彩、粉彩是这一时期汉族劳动人民的重大发明。珐琅彩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描绘人物服装或植物花朵时,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芸香油调合的彩料渲染。其效果较淡雅柔丽,视觉上比五彩软,所以也称“软彩。
同治、光绪两朝,整个社会陷于和衰败。在这段时期,景德镇制瓷业中,窑虽然没有停止生产,但所制大多是一些宫廷婚喜、寿庆的应酬、赏赐之品。民窑所产,虽无特殊精致之作,但数量却是巨大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民窑中,制有一些比较好的瓷,但这并不是当时制瓷业的主流。
随着日本瓷器的竞争和欧洲瓷器的发展,特别是战争以后,中国国内制瓷业渐趋衰落。20世纪上半叶,制瓷业更加衰败。进入5O年代以后,瓷都景德镇才开始苏醒,一些名窑中断了一段时期后,也获得了新生。
咸丰末年,景德镇官窑厂被损毁,陶瓷业被破坏无余,清代瓷业之败落,莫过于此。同治瓷器以承袭前朝为主,粉彩器以彩色为地,一般以淡黄、淡蓝、淡绿或淡紫为多见。“体和殿”款瓷器是为朝廷所造的陈设品,器型尚规整但略显呆板。这一时期的装饰图案多采用吉祥纹样以及龙凤云鹤等,格调不高。
康熙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普遍古拙,胎体比较厚重,同样大小的器物,要比清朝其它时期的器物要重些。较大型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修胎工艺精细,交接处不留痕迹。康熙五彩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紫、绿、蓝、黑等,很少用青花,描绘精致;另一特征是在康熙后期的作品中,人物面部只用轮廓勾出而不填彩。
雍正六年唐英至景德镇御窑厂督导瓷器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青釉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高水平,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也非常成功。出之于康熙时期的茶叶末、铁锈花等铁结晶釉,在此时达到极盛。稍后,唐英所作的《陶成纪事》中,结了景德镇御窑厂的主要工艺,列出五十七条之多。许多颜色釉也在这一时期成熟起来,如祭红、祭蓝、粉青等等。
雍正瓷器的款识,官窑早期流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或方框竖写楷书款,珐琅彩器多署“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民窑署字较为草率,喜用吉语。
乾隆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