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15 04:55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釉里红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品种之一。
青花和釉里红是我国元代的创新性产品,青花和釉里红对窑炉的烧制氛围要求不一,尤其是釉里红对窑炉的烧制氛围和温度要求更为严格,此罐将青花和釉里红两种创新性品种集于一器烧制,且使青花和釉里红的发色都达到如此精美,实属不易。青花呈色浓艳,聚釉处有黑褐色“锡光”斑点,系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烧制而成,是研究进口钴料的重要实物资料。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通高42.3、口径15.2、底径19.4厘米,1964年保定永华南路一元代窖藏,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收藏。
腹部主题纹饰为四组菱花形开光,开光以双重串珠堆贴而成,开光内镂雕四季花卉和山石,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花卉间杂有浓淡不一的绿色斑点,红、蓝、绿交相辉映,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下腹饰卷草纹和变形莲瓣纹。罐附覆盆形盖,盖顶置蹲狮钮,盖面绘青花莲瓣纹和卷草纹,口外沿饰青花回纹。
此罐体采用绘画、镂雕、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时代特征明显,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具有断代作用的标准器。直口,短颈,溜肩,上腹较鼓,下腹渐收至底,宽圈,底露胎。胎质坚硬致密,但不够细腻,胎色白,底伴有粘砂、铁质斑点和釉斑,胎釉结合处有火石红。通体施青白釉,釉层凝厚。纹饰丰富,层次清晰,主题突出,颈部绘青花缠枝菊花纹,肩部饰卷草纹和大朵如意云纹,云头内用青花地白花技法绘水波莲花,如意云头之间缀以折枝花卉纹。
青花釉里红瓷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收藏价值及历史价值,历来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纵观近二十年以来,古瓷珍品收藏无不注重流传有绪,尤以青花釉里红瓷器为甚。在近几年收藏界,在2011年中国古瓷器专场上,以2415万成交青花釉里红团花纹摇铃尊(一对),今年一只青花釉里红螭虎耳方口扁瓶在香港春拍会上拍出6325万港元。青花釉里红瓷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价格涨势如火如荼,涨幅几乎难以估算。
此罐存世稀少,发掘时有两件,另一件调拨故宫博物院收藏。据相关资料报道,目前,同类作品只有3件,另一件由日本一私人收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