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市场整体行情走低,2006年铜镜拍卖不尽如人意,春拍推出台湾藏家息斋藏镜及中国历代铜镜拍卖,共上拍铜镜168方,成交57.74%共97件,成交额490.68万元;因春拍成交率下降,秋拍铜镜专场上拍数目减至87件(铜镜79方),成交率35.63%,成交额降至131.35万元。今年春拍,铜镜专场208件(铜镜162方)成交80.76%,成交额已达1626.5万元,编号7264的唐代海兽葡萄镜估价30万至50万元,拍至120.96万元。
此外,仿制的铜镜一样平常较重,真品不重不轻正合适,太轻也要引起注重,多留个心眼,存疑的工具一样平常最好别买。珍藏古铜镜应该从网络标本最先,对铜色、铜质、花纹、铭文作综合剖析、潜心体会,逐步积累专业知识,既可感受到铜镜珍藏的兴趣,又可享受到一直升值的投资回报
藏家杨若虚坦言,从铜镜拍卖市场来看,战国、隋唐镜价钱最高,汉镜其次,宋、元、金时期的铜镜价钱略逊,明清时期铜镜的价钱则更低。从种类上看,战国的山字镜、菱纹镜、蟠螭纹镜,汉代的规则镜、神兽镜、画像镜,隋唐的瑞兽葡萄镜、花卉镜、人物故事镜、金银平脱镜、镏金错银镜等均是镜中的珍品。除了年月等因素外,铜镜研究专家贾文忠在一次鉴宝节目中叙述,珍藏古代青铜镜,要从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研究价值和珍藏价值举行周全权衡。除了年月的考量外,特殊的制作工艺要领、款识、特殊的纹饰品类也是珍藏投资关注的重点。此外,铜镜的形状、尺寸、薄厚与材质数目和珍稀水平、铜镜的纹饰细腻繁密水平也是体现价值的一个方面。除了时代与纹样之外,品相是否完好是铜镜价值判断的主要尺度。由于铜镜多是入土陪葬埋藏之物,以是出土后的铜镜最好是锈蚀水平越小越好。以隋唐战汉头模镜最受藏家青睐,而并非年月越久越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