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玛瑙一词源自佛经,被誉为古代七宝之一,是纹带玉髓的一种。最早,古代印度人看到玛瑙的颜色和美丽的花纹很像马的脑子,就以为它是由马脑变成的石头,所以梵语称它为“马脑”。我国汉代以前称玛瑙为“琼”、“赤琼”、“赤玉”或“琼瑶”。自佛经传入中国后,“马脑“被巧妙译成“玛瑙”。 据了解,自古人们把玛瑙和珍珠并列为珍宝一类。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最先将天然玛瑙磨制成随身佩挂的饰物,直至明清时期,玛瑙珍品屡见不鲜。
据史料记载,对于天然图案石头的收藏早在宋代就已成风气,中国文人雅士自古喜爱图纹石,对画面奇特、线条流畅、质地良好、色彩亮丽、富有美感的图案石更视若珍宝,推崇备至,上自皇帝,下至臣民,迷石者甚众。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赏石专着——《云林石谱》(成书于南宋绍兴三年,即1131年),书中介绍了116种奇石,而其中有8种皆是玛瑙石,所占比例最大。可见在宋代,玛瑙就已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观赏石种。
南红虽一直是贵族阶层的宠儿,但稀少的产量也造就了其坎坷的命运。清乾隆时期,南红的开采近于断层,到清晚期,南红绝迹。再次面世是上世纪80年代,其时云南保山出产了少量南红。一直到2010年左右,四川凉山开采出高品质的南红矿,南红这才再次全面进入大众视野。2011年3月,北京国际珠宝交易中心举办国内首届南红玛瑙玉雕作品展,南红最先在收藏界崭露头角。而此时距南红绝迹已逾百年。南红本是稀缺的玉石材料,历史传承的积淀加上绝迹又重现江湖的传奇色彩,一路蹿红可算合情合理。
拍品名称 估价(万元) 成交价(万元) 拍卖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