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想到,近两年来,粮票收藏市场风生水起,甘肃、江西等地的“开门票”均都出现了每套30万元至50万元的价格行情。
新疆的“开门票”行情不止如此。去年年底,在全国第23届票证交流大会上,一套新疆“开门票”以138万元成交,价格远高于其他一些省市。阮承忠手上的“开门票”也因此出了名,引来了愿为其一掷万金的内地藏家。
1960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到1961年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种。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也得用票。
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价格:RMB4,920,000----日期:2016-05-21
民国·解放区东北粮食总局前----价格:RMB1,780,000----日期:2017-04-14
大面值粮票、油票样本册一组----价格:RMB4,680,000----日期:2017-03-25
民国·解放区东北粮食总局前----价格:RMB1,620,000----日期:2017-04-27
1950年苏南行政区粮食局----价格:RMB3,110,000----日期:2016-12-13
近几年大面值粮票市场成交的价格:
解放区粮票一组八枚解放区粮----价格:RMB5,590,000----日期:2016-05-21
粮票、油票样本册一组六册------价格:RMB2,330,000----日期:2016-03-15
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价格:RMB2,620,000----日期:2017-01-10
建国初期粮票一组九枚----------价格:RMB2,360,000----日期:2017-03-13
民国·浙东粮票一组八枚--------价格:RMB4,290,000----日期:2017-04-07
这可难住了阮承忠,五百多张粮票的卖价是2万元,这对于当时每月工资只有1800元的他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回家商量后,家人丢出一句话:“你怎么能用两万元买一堆废纸?”后他好话说尽,总算说服家人,把那张粮票连同其他五百多张粮票带回了乌鲁木齐。至此,新疆粮票“开门票”的七位家族成员在他手中得以团聚。
收藏市场上行情较为看好的主要是那些发行年代较早(新中国成立前后发行)、存世量较少的粮票。如:西北区粮食局预购提粮证(1954年版,面额50斤),据说国内存世量仅数十枚,现每枚成交价约1000余元;山西省太岳发行的兑米票(1948年版,面额为12两),现成交价约100万元;广东东江纵队江北支队流通谷票(1944年竖版,票面中部有黑白头像),曾以一万元的天价,被广东粮票收藏家蔡润基购藏,创下了国内粮票单枚成交价格的高纪录。
从几百元到150万元,仅用了7年时间,这就是新疆粮票的行情。刚刚成就这一行情的是乌鲁木齐市藏家阮承忠,买家是来自上海的一位藏友。
不仅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迁移,同样由于粮食关系的束缚而相当麻烦。当时的粮票分为全国通用和地方流动两种。只有全国粮票才能在中华大地都有效。出差的人必须持单位介绍信去粮店换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
经济发展的转机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国家逐步缩小了消费品定量配给的范围。到1983年,由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只有粮食和食用油两种。
1984年,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上海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与票证时代相配合的,还有严格的户籍管理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农村人不可能像今天样自由进城打工,因为每月定量供给的粮票、油票只有城市人口才有,没有城里人的身份,就拿不到这些票证,因此农民离开了土地,根本就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