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通宝背三钱因此,过去闻所未闻之珍品奇品,在当今中国不断涌现,便非偶然。制伪在中国虽然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现在又动用更先进的伪术,使得同时伪品亦充斥于市,鱼龙混杂。然,人为夸大制伪之术和量以及欺骗性,亦是不客观的。某些古泉,史载就是孤品仅见,其伪以何为仿为范?很多问题,只要认真追问下去,其实那些食古不化之人便无法回答了。
长期以来,文博界有一种极其迂腐的“凡是”观念,其认为,只有正式考古发掘之物,方才可认其真,凡是非此途径,皆不予以承认。其把获取途径取代实物本身属性特征的识别,无疑乃本末倒置,事实上违背了考古学的根本要旨。这一迂腐的反科学观念,今天仍然还相当有市场,其导致了大量国宝珍品文博之物,被排斥,乃至被国外洋人乘机大检其漏。其后果已经越来越显现,然,无论国家还是文博界掌握种种话语权的显贵们,却继续麻木不仁,民间其实早已是可忍而孰不可忍!人民群众意见很大!
这一态势,带来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那就是,随着地珍窖宝的不断现世,已经给相当多的公立博物馆馆藏品质量和数量带来严重冲击。一些博物馆过去视为珍宝甚至镇馆之宝的藏品,因民间已见复品或者更为显贵之品,而尴尬万分。其中,如本文所说之永乐三钱,一个小小事例,可说明其问题不小,以上海博物馆之名气品牌,藏珍无数,然其馆藏明代珍泉永乐通宝背三钱仍然乃数十年前获之残品,面对民间完整的不止一品之永乐三钱真品,其馆藏残品与其品牌和地位已经相差何止万里。再如湖南省博物馆,其中馆藏太平天国钱币为其知名度构成之一个重要因素。
然,当巨型太平天国圣宝花钱完整品现世,包括多品其它规格圣宝花钱,被民间人士持有的时候,其残品太花和太平天国馆藏钱币还能再为鼎尊吗?加之其它太平天国珍泉反为民间人士持有,湘博还能保住其为国内太平天国钱币藏品之首这个地位吗?不用说其已如昨日黄花了。
永乐通宝银币------------------价格:RMB5,370,000----日期:2016-04-26
永乐通宝----------------------价格:RMB5,450,000----日期:2016-04-15
明永乐通宝背一钱--------------价格:RMB1,250,000----日期:2016-08-22
明·永乐通宝银钱小平----------价格:RMB2,650,000----日期:2017-04-20
永乐通宝----------------------价格:RMB2,660,000----日期:2017-04-11
永乐通宝----------------------价格:RMB1,590,000----日期:2016-09-16
明“永乐通宝”母钱------------价格:RMB1,120,000----日期:2017-02-05
永乐通宝银币------------------价格:RMB1,280,000----日期:2016-12-11
永乐通宝背三钱----------------价格:RMB3,810,000----日期:2016-05-28
清末广东机制压胜钱四枚:“----价格:RMB3,850,000----日期:2016-01-22
显而易见。面对此情此景,上博以及很多公立博物馆,如果还要继续固守那个“凡是”理论,说得过一点重一点,其逐渐走向衰落将是必然!
同时,需要着重强调的一个问题是,今非昔比,在中国,上世纪五十六年代,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经济政治形态,不少清晚民国时期的大藏家或者民间藏者,纷纷将自己的藏品捐赠国家,以表忠心。那时,把祖上或者自己一生收藏之物捐赠给国立博物馆甚至蔚然成风,人们争先恐后,通过捐赠表达对国家对党的热爱,表示和旧物旧观念斩断关系等等。这一时期,相当多的国家或者地方博物馆因此获得了数量不菲的文博藏品。在古钱币这方面,情况更为特出,民国时期以来的几大著名藏家,其藏品无一不多数捐赠,这才导致当今一些著名博物馆拥有了某些珍贵古钱。
然,在时下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这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壮观无偿捐赠局面,已经不可能重演,在改革开放的变革推动下,财富观念早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人们意识到了拥有文博藏品就是拥有财富,而财富是提高生活质量,养育儿女的基本条件。因此,藏品或与货币交换,或为财富传家之宝,便成人们的普遍选择。君不见,进入本世纪,古钱币大师马定祥先生之藏,其不正是屡屡上拍,变换货币而非捐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