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制作精良,色彩鲜艳明亮,题材吉祥安泰。常见的器型有胆瓶,玉壶春瓶,葫芦瓶,双连瓶,盘口瓶,灯笼瓶,此外还有盘、碗、杯,盒等。一般勾用几十种深浅不同的颜色绘出纹样,加上墨书题漆,朱文钤印。乾隆珐琅彩色大多数在白地上绘画,但也有在色地上绘饰纹样的,和康熙色彩地珐琅彩不同的是,康熙时的纹饰大花大叶,比较粗放单调,而乾隆时的纹饰非常精细,和粉彩一样,多在地上轧道开光或在器里器地施绿彩,纹饰规整雅致。除了山水,花鸟草虫,缠枝花卉外,还出现了绘画西洋人物,田园风光,动物纹饰的。
==================================
清乾隆珐琅彩瓷器近期拍卖价格:
佚名 清乾隆 珐琅彩黄地 无底价 6,490.00万 2016-12-10
乾隆年制款铜胎掐丝珐琅彩 3,800.00-3,800.00万 6,264.00万 2015-01-19
清 乾隆 蓝地珐琅彩双龙 1,000.00-1,500.00万 6,002.00万 2011-06-01
==================================
转心瓶为乾隆初期督窑官唐英创造出的供奉皇帝观赏的独特器形,它由瓶颈、腹、座、内胆几部分组成,瓶内胆可旋转变化出绘画的不同角度,非常奇特。
转心瓶是汉族陶瓷艺术的珍品。属于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转“转心瓶”瓶体由内瓶、外瓶、底座分别烧制组成。内瓶上部为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形,上有装饰绘画,有四季景物、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
==================================
转心瓶是通过子母榫铆结构把内外瓶结合在一起,且内瓶可以转动的观赏用瓶。乾隆时除生产有转达心瓶外,还生产有转体瓶,二者的差别是转达心瓶以内瓶转动为特征,而转体瓶则以套在外面的瓶转动为特点。一般情况下外瓶或套瓶多有镂孔,内瓶则绘有各种内容的开光图案,在转动时可以透过镂孔看到内瓶上的内容。有的在以套瓶与外瓶壁上绘制可以搭配成组的分体图案,也有书干支字相配记月日者。由于内外瓶分体,所以在烧造时采用分体单烧的办法,内外瓶相接合的地方和榫铆处为素胎。
乾隆晚期珐琅彩已渐粗糙,后造办处停烧。因此,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琳琅彩瓷器始终在宫中完成,并供宫中享用,是宫窑瓷器中的骄子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