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06 09:20
在中国古代,人们喜欢温酒,温酒不伤脾胃。夏日也嗜喝冷酒,冷酒可以避酷暑。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的铜冰鉴,是一件双层器,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日,鉴、壶壁之间可以装冰,壶内装酒,冰可使酒凉。虽然亦可以在鉴腹内加入温水,使缶内的琼浆迅速增温,成为冬天时饮用的温酒。这"冰箱"照旧无氟的,冷暖两用的,完全绿色的。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天下上发现的早的、原始的绿色冰箱,是一个构想精巧,适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发现的部分接纳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规范作品。
若将上面的盖子拿开,俯视它的形状犹如一个"回"字。这好比今天的暖水壶,有个外壳,尚有个内胆。差异的是暖水壶的外壳和内胆之间距离很小,而这冰鉴的外壳和方壶之间则是个很大的空间。
说到这里,尚有一个巧妙是少少数专业职员才气看到的:那就是在鉴底内层和壶底相接的部位,有呈品字形的三个弯钩,其中一个弯钩带有可以运动的倒钩。而方壶壶身外侧近壶底部分有三个长方形榫眼,当方壶放入鉴中即将触及底部时,便会同时触动运动弯钩,一待方壶落到铜鉴底部,那三个长方形榫眼恰恰与铜鉴的三个弯钩相套合,其中的运动弯钩也自动倒下,从而使壶身稳固不移。若要从铜鉴中取出方壶,则需将运动弯钩搬起。
青铜冰鉴价值,其时的酒是米酒,存放时间一长,便发酵太过而变味。该鉴使用时壶内装酒,在鉴内放入冰块,可使酒凉,阻止它的发酵变味。该鉴时带有长柄的铜勺,是舀酒的用具。
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发现了食物防腐保鲜的要领。《诗经》中就有仆从们冬日凿冰蕴藏,供贵族们夏日饮用的纪录。古籍《周礼》纪录"祭祀共冰鉴"。"鉴"着实就是个盒子,里头放冰,再将食物放在冰的,起到对食物防腐保鲜的作用。由此可见,鉴是我国的冰箱之祖了。
青铜冰鉴结构
青铜冰鉴由一个方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是青铜套器,缶外底部一侧有两个长方形榫眼,另一侧有一个长方形榫眼,安装时,把这三个榫眼与方鉴内底的三个弯钩扣合,其中有一个弯钩的运动倒钩自动倒下,尊缶这就牢靠在方鉴里了,十分稳固,不会晃动。方鉴的口径大于尊缶的口径,鉴内壁与缶外壁之间有一定的空间。(
1978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1号墓
长宽均为76厘米、高63.2厘米
青铜冰鉴好坏分辨,青铜冰鉴1977年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由铜鉴[1]、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鉴高63.2厘米、口长63.4厘米、宽62.8厘米、缶高51.8厘米,鉴为方体,像一个方口的大盆,腹深,平底,四个兽。鉴口四角及四边中部划分有方形或曲尺形附饰,均用凸榫与口沿上响应的榫眼套接。鉴身的周围和四棱上,共有八个拱曲的龙形耳钮,钮尾均有小龙缠绕,又有两朵五瓣小花立于尾上。
编辑曾侯乙墓地处湖北省随州市,夏日时酷暑难耐,因此,此墓中两件大型青铜冰鉴也就不为怪了,而且与古代文献纪录的周代盛行在夏日饮冰镇酒恰相印证。这一青铜冰鉴的发现充实证实,我国至迟在战国时代已发现了原始的“冰箱”,而冷饮的泛起也就一定不会晚于战国时代。冰鉴的事情原理,是依赖装在鉴内的缶周围的冰块,使缶中的酒降温的。虽然,这套青铜冰鉴除可降温冻饮之外,还可在鉴腹内加入热水,使缶内琼浆迅速增温,成为适合冬天时饮用的温酒。可谓一石二鸟,其妙无限!
本公司是一家集古董鉴定、展览、艺术品销售,字画,玉器、瓷器交易等综合性平台,公司主要以藏品的鉴定、评估、展览、交易为经营重点,常年举办藏品艺术品展览展示交易活动,不定期举行全国鉴宝活动,每年定期举办春季秋季秋季秋季等大型艺术品展销等活动。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古玩率先推出陶瓷、玉器、近现代书画、古籍善本、珠宝翡翠、印章、邮品钱币、文房四宝、竹木、金铜佛像、等专业性很强的大型项目。
力求所有征集的藏品都经由专家和特聘的资深鉴定顾问反复鉴定确认,不能取得一致而存有争议的一律否决,在征集藏品的选定程序中实行“非争议”标准。
经营原则:公开、公平、公正、诚信
发展宗旨:诚信经营,成就未来。
核心价值取向:以诚信经营为立之本,以创新发展为生存之源,以便捷服务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