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中国佛教建筑古典建筑家具

时间:2018-05-06 10:42

  美國勞倫斯國際拍賣行負責人

  在中国,须弥座早期出现在山西大同市的云冈石窟的第九洞的东壁上,有一座带基坐的佛像上下宽大中间向内缩的坐型。

  云冈石窟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五世纪),自印度教由汉代传入中国,云冈石窟便是中国最早全面反映佛教艺术的石窟之一。另外在佛教艺术圣地敦煌石窟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基座。

  汉白玉须弥座

  美國勞倫斯國際拍賣行負責人

  中国古代建筑从原始的穴居发展到地面上的简易房屋,最早因功能需要,为了防潮及自然灾害、且可以加强房屋的坚固性,往往把建筑物造在高地和土坡上,如果找不到自然高地和土坡就用人工堆筑一个台子。就这样逐渐形成了台明基坐和须弥座。

  后来,这种建筑风格开始划分出严格的等级,渐渐成为拥有者权力、社会地位的象征。“高台榭,美宫室。”建筑如此,与之相对应结构造型的家具亦是如此。

  北京万寿寺须弥座

  南京午朝门公园 红大理石砌成须弥座

  美國勞倫斯國際拍賣行負責人

  在明式家具中,有束腰的家具都有马蹄并且腿为方形。这是由于唐代的须弥座是四面见方,垂直不带侧脚,所以有束腰的家具必须用方腿。

  而无束腰家具源于中国佛教建筑中的大木梁架。梁架的柱子多用圆材,直落到柱顶石上,为了稳定,柱子多带“侧脚”。无束腰家具圆腿与中国佛教建筑中的圆柱颇为相似,足端一般不会有马蹄。

  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炕几

  美國勞倫斯國際拍賣行負責人

  雕刻与莲花

  中国佛教文化中的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螭龙纹等。其中以莲花作标志,代表“一方净土”,象征“纯洁干净”,寓意“吉祥如意”。

  莲花又在装饰中被古代文人重用。古代文人对莲花的认识不是从赏花,也不是从它的经济角度,而是从它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性来解读。

  清 紫檀螭龙纹莲花佛台

  美國勞倫斯國際拍賣行負責人

  明代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这样写到:“四时可食,令人心欢”,莲心“医学取为取食、百病可却”,这是指医用和经济价值;“莲,产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根、茎、花、实几品难同,清净济用,群美兼得”,“夫藕生卑污,而清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这种认识又超出了莲荷的经济、医用价值,而上升到人生哲理。它象征着人处于污浊的环境中而能清白自好。

  莲荷作为装饰题材早在春秋战国时候的铜器、陶器上就有发现,汉以后在绘画、雕刻、瓷器、纺织、年画、剪纸等民间工艺品上大量应用。

  佛教艺术中采用莲荷作装饰自有它本身的道理。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莲荷,佛教教导众生克制欲念,不为物质、世俗所诱惑,带修行脱离世间世俗苦海,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彼岸。

  石座 植物祥云莲花纹

  美國勞倫斯國際拍賣行負責人

  而莲荷的生态特征及其包含的寓意,正与这种教义相似,所以释迦牟尼不但取莲荷以寓佛教的清净无染,超凡脱俗,而且莲荷“薏(即莲心)藏生意,藕复萌芽”的生长规律也正符合佛教展转生生,造化不息的人生哲理。

  于是莲荷的形象在佛教艺术中占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出家佛徒的袈裟上用莲花装饰“莲花衣”,把佛像放在莲荷之上称莲座,唐《诸经要集》中讲:“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以莲台之上”,后来干脆将佛座称作莲台了。

  我国历来以莲花为瑞物,并以莲花为君子的象征,装饰明式家具时常用荷 花,形成形象逼真的立体画面,同时也真切反映了文人雅士最求如莲花般品行高洁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