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建窑宋代名窑之一

时间:2018-03-17 19:42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特指福建南平窑黑釉茶盏烧制技艺,要经过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建窑建盏”的制坯成型,是采用手工拉坯成型的。双手将泥拉成器坯,要成足在胸,一气呵成。灵活运用,推、拉、收、放等手法,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型。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窑,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分布在南平建阳水吉窑、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统称建窑系。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银星斑”的,别致美观。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进”琖等字样,为贡瓷。

  建窑所产的黑釉“建盏”影响十分广泛,深受日、韩、台等地区茶道的重视。其中,“曜变天目”、“油滴建盏”等南宋旷世珍品被日本视为国宝级文物,饮誉四方。

  建盏生产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元代中后期趋于衰落,明代停烧。数百年来,“建盏”的恢复和研究,一直为陶瓷界所关注、研究者所追求。1979年开始,离休干部栗金旺领着女婿孙建兴和女儿栗云及外孙女孙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历经艰辛,不懈探索,分析了数千片建盏残片的烧成规律,经过数万次坯釉配方调试,以及数千次烧成工艺的改进,来努力提高制品成功率。

  试制出兔毫、油滴、曜变等系列建盏,恢复了建窑系列传统技艺,终于使失传的“建窑建盏”系技艺复原,重现人间,让国之瑰宝重焕光彩。

  建盏_ 近年成交记录:

  兔毫盏----------------------成交价:RMB1,241,500---成交日期:2013-06-05

  兔毫盏----------------------成交价:RMB1,550,000---成交日期:2014-12-07

  南宋建窑黑釉「供御」款兔--成交价:HKD1,400,000---成交日期:2014-10-09

  建窑兔毫盏------------------成交价:RMB1,120,000---成交日期:2012-05-16

  耀州窑黒釉兔毫盏------------成交价:RMB1,123,200---成交日期:2011-12-06

  南宋建窑黑釉「供御」款兔--成交价:HKD1,350,000---成交日期:2014-10-09

  金元兔毫盏----------------成交价:HKD1,322,000---成交日期:2014-06-03

  磁州窑系兔毫盏--------------成交价:USD1,540,000---成交日期:2014-03-21

  黒釉兔毫盏------------------成交价:HKD1,320,000---成交日期:2013-08-09

  金元兔毫盏--------------成交价:HKD1,345,000---成交日期:2012-12-2

  在历史上,建窑以黑釉瓷器著称。依据釉面纹理的不同,建窑黑瓷大致可分为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和杂色六大类。建窑黑瓷中碗类占绝大多数,宋代文献称之为“瓯”或“盏”,俗称建盏。其胎质厚实坚硬,截面呈黑色或灰黑、黑褐色,叩击可闻金属之声。建盏大多口大底小、形如漏斗,多为浅圈足,足根多见修刀。其造型古朴浑厚,手感压沉,从形态上可以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类。建盏都用正烧,因建窑黑釉普遍釉汁肥厚,为避免在烧制过程中底部发生粘连,其外壁多施半釉,且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 建盏对土壤有着严格要求。建窑之所以会诞生在闽北,是因为闽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建窑所产的黑釉“建盏”,就是采用闽北地产含铁质较多的红、黄壤土等粉碎加工后制成。 建盏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流程,要经过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建窑建盏”的制坯成型,是采用手工拉坯成型的。将双手将泥拉成器坯,要成足在胸,一气呵成。灵活运用,推、拉、收、放等手法,在准确适度的内外两个力的调合中,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型。

  美国劳伦斯拍卖行是全球规模最大、最老牌的拍卖行,劳伦斯拍卖行的历史要算到200多年前。1744年3月11日,英国大书商塞缪尔·贝克在伦敦考文特花园的一家酒店以竞买喊价的形式出售某爵士的一批藏书。这个卖场被认为是现代形态的第一场拍卖。贝克死后,他的侄子约翰·索斯比被指定为遗产继承人,约翰已自己的姓氏命名了叔叔留下的拍卖公司,“索斯比”诞生了。那时候好画和名贵物品仍多以商人私下交易为主,拍卖的方式并不被看好。这样的状况差不多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一个叫做彼得·塞西尔·威尔逊的人在“二战”后执掌劳伦斯拍卖行,他决心挑战交易商对名画的垄断。威尔逊推出了“卖方最低保证金”制度,在拍卖前向拍卖委托人提供一笔保证金,以此打消拥有珍品的人对价钱的顾虑。从此索斯比在艺术品市场上获得尊重,直至呼风唤雨。——劳伦斯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