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29 05:56
繁写“庆”字中下部的“心”和反“文”的“谋划”,集印章章法“临古、疏密、轻重、增减、屈伸、盘错、挪让、承应、巧拙、宜忌、转变、边缘”于一身,以反“文”左上撇任其伸长而书,直通“心”成“必”字,这可不是错别字,而是古代书法艺术的“密处不使透风”,反“文”之书则摹仿其小篆书意,在其“边缘”、“盘错”、“转变”,舍弃小篆书一斜书,巧拙地在其右空边书一“睡点”,再顺势书一长点,以“承应”其一斜书笔意。这种“文字书法巧入边,疏处联成密不透风”的艺术造诣,让人感应奇趣盎然,犹如明代篆刻各人文彭印章的风骨再现。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10元仁宗嘉庆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穿左为宝,穿右为铸局名;泉源直苏昌浙福武南川晋陕巩云东黔,伊,阿克苏,币材含铅锡各半,故钱质阴晦懦弱,一样平常径2.2---2.6厘米,重2--4克,少数钱可见星月纹,尚有吉语钱,如福康寿宁,天下太一律。
嘉庆通宝样板币评估,笔者珍藏一枚诸钱谱不载且从未见过的清仁宗天子禺页琰铸“嘉庆通宝”钱。虽其“通”字有些不雅,却是嘉庆钱“色暗易碎”的展现,而遒朗若重山叠翠的“嘉庆”钱文,形成古钱文朗饕恢牡挠≌抡路ò妫萌硕恳恍隆皇褪帧br>印章为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艺术品,自古以来就与方孔钱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许元恺《选青小笺》考证北齐“常平五铢”钱文之“平”字,以“平”书上横借用其穿下横廓时云:“古泉文字,往往取巧,后人篆,减笔权舆(起始)于此”。而此“嘉庆”钱文却将古代印章章法引入其上,集印章章法要素之大成,不失为古钱文“谋划位置”(绘画“六法”专用语)的一大创新。
其钱文“嘉”字之“加”,“力”的钩笔和“口”下横笔被“宜忌”成“减笔”状,巧借穿上横廓将二者合为一体,凸显明清大篆刻家何震印章边框“虚实呼应、点划碰边”的音响效果,给人以似书笔在神,非横廓(穿廓)在形的意境,显露出明清印章艺术“应物象形”的“字繁须绵,令如重山叠翠”的遗意。
嘉庆通宝样板币特征,鉴于此,有人把此钱看成样钱、母钱,甚至将它当成珍罕版别珍藏。市场上也有少数币商乘机炒作,抬价兜销,赚钱多者上千,少则数百。
这枚异书嘉庆通宝平钱,直径25毫米,穿径6毫米,重4.5克,背满文“宝泉”二字,穿上铸一星纹。是钱与常品嘉庆通宝的差异之处在于,钱文中繁体“庆”字顶部少了一点,底部书作“”(见图),而其他嘉庆钱庆字底部均作“”。
首先需要更正孟健先生的一点是,宝源局铸造的“嘉庆通宝”之“通”,并非“均为一个点”,也有“两点通”的。此说“一个点”生怕是凭印象,没有熟读《钱谱》的缘故吧。如宋志强、王立新著《中国古钱币库》第515页、516页,就有四枚宝源局铸“嘉庆通宝”“两点通”普品拓图(天津古籍出书社2003年1月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