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27 03:36
虽然到清代钱币数目极多,铸币数目也远超前代,可是雕母始终都严酷控制在钱局相关职员手中,少少流出,现在已很难发现直言不讳雕母,现有雕母大多流出外洋或进入博物馆。留在市场上的雕母,更是寥若晨星,成为钱币喜欢者争相珍藏的工具。雕母以稀为贵,一直是古钱币珍藏的条理。
在大平军连捷,各地反清起义汹涌澎拜下,清军疲于奔命,清廷手忙脚乱。这时,清朝的军费开支大增,而税额收入大减,再加上战争的影响,导致财政拮据,为了筹款继续太平军,缓解财政危急,于咸丰三年(公万1853年)清廷被迫鼓铸大钱。《大钱图录》说:“咸丰三年(公万1853年),军务日滋,清饷不能继,寿阳相国权户部议,请铸当十大钱,兼增铁冶以供度支。旋推及当五十,当百钱。巡防王大臣续请铸当五百,当千两种。”说明咸丰大钱是在迫不行已的情形下铸行的。
本公司近几年对咸丰通宝市场分析估价:
清代宝泉局“咸丰通宝”----价格:2,950,000----日期:2018-02-08
清“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价格:2,730,000----日期:2017-06-08
清代咸丰通宝宝福局背“大清----价格:1,720,000----日期:2017-06-15
清代宝泉局“咸丰通宝”----价格:2,410,000----日期:2018-02-22
清代宝泉局“咸丰通宝”双排----价格:2,640,000----日期:2018-04-13
咸丰通宝好坏分辨,清文宗奕詝咸丰年间所铸。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建都后,放肆北伐和西征,清廷内外交困,为筹措浩荡的军费开支,刊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以此代银、钱流通使用;同时又陆续开铸自“当五”至“当千”大钱,以图解决财政危急。
几年前笔者在沈阳集市上,从一钱贩手里购得一枚挂“铁母”名签的咸丰通宝宝福局铜质钱。厥后经仔细视察发现此钱通体找不出任何铸造痕迹。除“咸”字笔外侧隐约能看到雕痕外,“刀工尽化”。一种手工镌刻的感受油然而生。
咸丰通宝特征,咸丰通宝,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所铸平钱。天下27局所铸的钱,铜质、巨细及文字各不相同,简陋者多而优异者有数。一样平常直径2.2~2.6cm,重2.4~4.2g,其中大样钱鲜见,而更多为私铸劣质薄小钱,时代鹅眼钱重不1g。背文满文各宝局名,常见者约莫20局左右,尤以“宝台”局“阿克苏”局“宝通”局所铸为希罕。传世尚有“咸丰通宝”雕母数种,极为珍贵。
此次上拍的“咸丰通宝·大清壹百”大钱为清代宝福局所铸,为试铸样钱,在业界被称为清钱之王,为存世孤品,其面文为“咸丰通宝”,背有“大清壹百”和满文宝福纪局,可谓集国号(大清)、年号(咸丰)、纪局(宝福)、面值(壹百)于一身,其钱文为宝福局特有的山谷体,秀美绝伦,钱体形制大而厚重,制作甚为精湛,未曾流通,珍罕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