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27 03:31
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誊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康熙通宝凭证反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华文钱。
乾隆通宝,该钱币铸于狷介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反面的满文较量重大,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誊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钱背穿孔左边是满文"宝"字,穿孔右边是计局的满文。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特点,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上海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法定成色应为铜七,铝锡三,千文一吊,值银一两,然各省的铸造大多有差异而且有私下铸造的。钱面文字“顺治通宝”以工致的楷书誊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而背文未能统一。凭证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雍正通宝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年),是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相对数目少、版式简的一种制钱,可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体局铸的雍正通宝一样平常直径竟在28毫米左右,开创了钱币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致和统一,一直为钱币珍藏喜欢者所珍爱。这些优点一直为钱币珍藏喜欢者所珍爱,按钱局和版式分类举行着珍藏与研究。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出售,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上海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誊写着“顺治通宝”。顺治通宝的因素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凭证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一式仿明钱,光背,径2.4厘米,重3.6克,二式汉字钱仿会昌开元,铸局各于穿上下左右。计22字,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荆延阳云襄。径2.5--2.6厘米,重3.8--4.5克,三式权银一厘钱,穿左一厘,穿右铸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