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27 02:14
至元七年铸有至元七年钱。以上背文中“太已”、“护圣”和钱文年号为年数的是供养钱。此外为了恢复的信用,元顺帝铸行了“权钞钱”,以钱权钞,面文为“古玩之宝”,钱文为楷书,顺读,钱背穿上有“吉”字(系江西吉安道监制),背穿右“权钱”二字作当银钞,穿左记币值,划分有伍分、壹钱、壹钱五分、贰钱伍分、伍钱共五种,直径依次为42、50、60、70、80毫米。权钞钱面值均比小,如伍钱仅值银半两。
《元史·释老传》中载道:“元兴,崇尚释氏。而帝师之盛,尤不行与古昔同语。”忽必烈尊喇嘛八思巴为国师,以后也有十余人成为帝师。传说其时有个僧人叫龚柯的率众僧与王妃争道,竟放肆到从车上把王妃拉下来痛打一顿,并有犯上之语,然而天子知道后也不做理论。由此可见元朝僧侣的职位之高,势力之大。元朝的寺院不光香火壮盛,而且铸钱的炉火熊熊燃烧,热闹特殊,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铸钱炉,僧人们殿前顶礼膜拜,殿后燃火铸钱,好不忙碌。寺院里的自铸钱虽然比不上国家正规钱监出的钱,以是元朝传世的供养钱多数铸作粗拙,文字纰漏,且比一样平常铜钱小。但传世不多,皆较有数。
延祐通宝市场价值,图中所示这枚江南省造甲辰纪年二十文铜元,是清代珍稀铜元,位列铜元十大珍之一,孙鼎旧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属试铸样币,黄铜质。正面铸满文“宝宁”,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江南省造”及干支纪年“甲辰”,下缘铸“每元当制钱二十文”;反面为“飞龙图”,外环铸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江南”,下缘铸英文纪值“二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存世仅两枚,一枚由法国人邬德华携往巴黎,另一枚即是孙鼎的这枚。
至大以后,各朝年号也都有铸钱,元仁宗铸有“皇庆元宝”华文楷书钱,尚有“延祐元宝”、“延祐通宝”、“延祐贞宝”;元英宗铸有“至治元宝”、“至治通宝”等钱,又有一大钱面文由三个少数民族文字组成,划分为八思巴文、察合台文、西夏文,四个字由三种文字组成的“至治通宝”少少见。元泰帝铸有“泰定元宝”、“泰定通宝”以及“泰定元年”等钱;致和元年铸有“致和元宝”。元文宗铸“天历元宝”、“至顺元宝”、“至顺通宝”,又铸有至顺壬申钱,背有“太已”“护圣”等字。元顺帝则铸有“元统元宝”小钱、“至元通宝”、“至元元宝”。
延祐通宝价值,元朝虽以行钞为主,但也铸钱,史书多有失载。在早期蒙古国时期的“大朝通宝”,有铜银两种。到元世祖忽必烈时,在中统年间(南宋景定元年至四年,公元1260-1263年)铸行了“中统元宝”,钱文为华文篆书、楷书两体,是钱。但此钱不切合对钱的要求,由于篆书为旋读,楷书为顺(直)读。篆楷皆背无文,但楷书有背四星的,极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