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这里指的哥哥洞窑和哥哥窑即为哥窑,“绝类古官窑”也正与以后的文献描述的哥窑特征相符。其后明代《宣德鼎彝谱》说:“马祖之神供奉狮首马蹄炉,仿宋哥窑款式,炉高五寸六分……”,此文多处提到“仿宋哥窑款式”,因此哥窑被认为是宋代的名窑是顺理成章的。
哥窑恰如一颗色彩绚丽光芒四射的夜明珠,人们只能远望它耀眼的光环,而无法目睹它真实的风采。与哥窑相关的文字早见于元古玩二十三年(1363年)孔齐的《古玩直记[3]》:“乙未冬在上海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
本公司近几年对哥窑瓷器市场分析估价:
宋哥窑黄釉洗------------------估价:2,830,000----日期:2018-01-25
哥窑八方贯耳壶----------------估价:1,650,000----日期:2018-03-24
哥窑青釉长颈瓶----------------估价:1,720,000----日期:2017-11-10
哥窑菊花式洗------------------估价:1,940,000----日期:2017-11-09
宋哥窑直颈贯耳八棱瓶----------估价:2,810,000----日期:2018-01-24
哥窑瓷器评估,哥窑的存世量很少。据统计,现收藏于上海故宫(微博)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
其中,上海故宫藏有几十件,台北故宫藏有190多件,再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全世界约计也只有300件左右,以至哥窑破损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无几。
在拍卖市场上,只要有宋代哥窑精品出现,就一定能够受到市场的追捧。早在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就拍出了1000多万港元的天价。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收藏界有人持不同看法,这件瓷器的价格还要高。这两年在内地的拍卖市场上也有标明为“宋哥窑”的瓷器露面,但由于市场对拍品的争议,成交价格总是维持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哥窑的特征有三:
1.金丝铁线开片。哥窑釉层有网状开片,或重叠如冰裂,或细密如鱼子纹,俗称百圾碎;黑色大开片与红、黄色小开片交织重叠,形成金丝铁线的视觉效果。
2.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哥窑釉水肥厚,釉中气泡密布,如珠隐现,含蓄内敛。
3.紫口铁。哥窑胎体中含铁量较高,胎体为较厚的釉层相裹,口沿釉薄处隐现深紫色,底露胎处呈深褐色,俗称紫口铁。
目前所见宋代哥窑瓷器,以传世品居多。这些传世品哥窑大部分集中收藏于两岸故宫、上海博物馆、英国大威德会等著名博物馆中。
近几年哥窑瓷器市场行情价格:
宋哥窑贯耳尊------------------估价:2,550,000----日期:2017-01-05
宋代宋哥窑金经铁线八棱贯------估价:1,470,000----日期:2018-02-13
哥窑八方贯耳壶----------------估价:1,960,000----日期:2018-04-08
宋代宋哥窑金经铁线八棱贯------估价:2,320,000----日期:2017-05-10
宋哥窑直颈贯耳八棱瓶----------估价:2,930,000----日期:2017-09-25
哥窑瓷器特征,比陆深略晚的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又有别论:“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二窑烧造种种未易,悉举例可见,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文中“取土俱在此地”已将哥窑产地定为上海。这一前一后的两种说法,是明代文献中典型的关于哥窑产地的记述。
作为资深的古陶瓷收藏家何满光,被业界行家们称之为“何伯”。根据何伯对哥窑器的探究,他认为哥窑的产地暂不可考。何伯告诉记者,宋代哥窑器物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器形多以仿青铜器为本,古拙、质朴、浑厚、胎质坚细。哥窑有瓷胎、沙胎两种胎质;胎骨厚薄不一;胎色呈黑灰、黄等数种。
关于哥窑的文献记载早可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五大名窑,即官、哥、汝、定、钧。
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和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实,对哥窑的认识已渐趋清晰。然而;由于缺乏同代文献,且后代文献常是一鳞半爪,零零碎碎,有的还互相矛盾,仍无法揭开层层面纱,呈现它的真实面目。虽然数十年来与哥窑相关的考古实物资料不断增多,并且也依据这些实物资料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在惊喜之后,蓦然回首,人们发现,这些实物资料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文献记述无法对应,有些甚至南辕北辙。因此,哥窑问题依然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