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钱为青铜质,直径均在2.4厘米至2.5厘米之间,重量3.5克至4.2克。因币值高,后期私铸严重,出现赤熟、青熟、细眉等名目;至齐晚期并杂有铅锡薄钱。传世尚见一种背四决文小钱,另有厌胜钱数种。
笔者在收藏和研究中,发现常平五铢有多种版别,例如,仰五降平、仰五昂平、俯常阔平、缩字俯平、降金大尾平等。收藏界普遍认为常平五铢版式变化单一,钱币界曾有“常平五铢版式变化小,发现大的变化就是珍惜版”的观点。
《隋书》志第十九食货载:文宣受禅,除永安之钱,改铸常平五铢,重如其文。其钱甚贵,且制造甚精。至乾明、皇建之间,往往私铸。邺中用钱,有赤熟、青熟、细眉、赤生之异。河南所用,有青薄铅锡之别。青、齐、徐、兖、梁、豫州,辈类各殊。武平已後,私铸转甚,或以生铁和铜。至於齐亡,卒不能禁。
本公司近几年对常平五铢市场分析估价:
常平五铢----------------------价格:1,810,000----日期:2018-03-15
公司简称:上海保利布泉常------价格:1,440,000----日期:2018-03-20
大天汉常平五铢----------------价格:3,000,000----日期:2017-06-11
公司简称:上海保利布泉常------价格:2,120,000----日期:2017-01-21
大天汉常平五铢----------------价格:2,580,000----日期:2018-02-05
常平五铢展销,1984年陕西省咸阳市胡家沟发现一座西魏墓,墓主是北魏武阳公侯刚之孙、燕州刺史侯渊之子,侯义。棺内南端铜钱四十枚,其中除有“永安五铢”一枚外。三十九枚全是一式的五铢钱。这种五铢钱与以往认定的西魏五铢既有同之处,又有很大的差异,这种五铢的钱文同样是铢字“朱”字头方折,“五”字交叉两笔呈直笔,亦留有永安五铢的气息,但直径稍大,为25毫米,比较重,外郭比较宽。这种五铢与以往认定的钱式的区别是在穿右多出了一竖。
三国以后中国北方用钱依然惯于使用五铢,或是受到曹魏力挺五铢钱的影响,即使其后新建发行新钱,也都不脱离五铢名称,如“太和五铢”“永安五铢”等等,有的连年号也不放置,如“永平五铢”等等。到了西魏,据史书记载,至少在大统六年(540年)和大统十二年(546年)两次重新铸造五铢钱,人们称之为“西魏五铢”或“大统五铢”。
近几年常平五铢市场行情价格:
“常平五铢”背月孕星花钱------价格:1,690,000----日期:2017-05-16
大天汉常平五铢----------------价格:1,670,000----日期:2017-05-17
北周“五行大布布泉四铢常平----价格:1,700,000----日期:2017-12-15
“佛佛”、“龟龄鹤寿”、“----价格:2,280,000----日期:2017-02-19
常平五铢六枚------------------价格:1,060,000----日期:2018-03-25
常平五铢特点,南北朝时期,铸币甚多,币值混乱,私铸盛行。到了天保四年,北齐用的还是以东魏“永安五铢”钱为主,杂用其他钱币,文宣帝想结束这种状况,就开始铸造钱币。但此钱没有使用他的年号,而是取名“常平五铢”,原来此钱是借用当时囤积粮食的仓库“常平仓”之名。“常平”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即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收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汉以后,常平仓置废不常。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立常平仓,丰年则籴,岁俭则粜。文宣帝为自己铸造的钱币取常平为名即希望和常平仓一样有调节市场之意。“常平五铢”因为当时采用铜母范叠铸技术,铸造得非常精美,文字流畅版式划一,玉箸体钱文笔锋圆润。此钱名为“常平”,很多收藏爱好者取其意,作为吉语钱带在身边作为符。
【常平五铢】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铸,青铜制。据《北齐书》帝纪第四文宣载:……四年春正月……己丑,改铸新钱,文曰“常平五铢”。径2.5厘米左右,重3.5~4.2克。钱体制作精良钱文优美,“常平五铢”四字玉箸篆直读,构架匀称,笔画圆润,“平”字接廓,上横与内廓合成一线。属设计和铸造都极为考究的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