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钱发现极少,仅数枚而已,大多出自辽东和中原地区,应为建中初所铸之改范试样钱,,可列入唐钱珍品之中。
建中通宝,唐德宗李适,建中年间(公元780--788年)西北地区地方铸币,中原地区极少发现,在新疆库车一带却屡有,钱体薄小,文字晦漫,铸工草率。“建中通宝”四字隶书旋读。版式有大小两式。如今存世量不多,好品难求。
上海艺术品交易交流鉴定中心近几年对建中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唐代大历宝建中通宝各一枚------价格:RMB3,990,000----日期:2016-12-17
唐“建中通宝”、“大历--------价格:RMB3,740,000----日期:2017-10-22
唐代“大历宝”、“建中通------价格:RMB2,830,000----日期:2016-09-11
唐代“大历宝”、“建中通------价格:RMB2,830,000----日期:2016-08-19
唐代“大历宝”、“建中通------价格:RMB2,490,000----日期:2017-10-27
近几年建中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唐代大历宝建中通宝各一枚------价格:RMB2,140,000----日期:2016-03-05
唐代“大历宝”、“建中通------价格:RMB2,620,000----日期:2016-04-12
唐代“大历宝”、“建中通------价格:RMB2,120,000----日期:2017-11-11
唐代建中通宝省文“中”、大----价格:RMB3,470,000----日期:2016-04-16
唐“建中通宝”、“大历--------价格:RMB3,570,000----日期:2016-01-23
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建中初,户部侍郎韩洄以商州红崖冶铜多,请复洛源废监,起十炉,岁铸钱七万二千缗。”可知,“建中通宝”钱曾有官炉鼓铸,但在中原地区的唐宋窖藏钱中很难觅其踪迹,而在新疆库车一带却屡见,这说明建中钱也可能只是西北边城的地方性铸币。是品“建中通宝”钱(图1)为大字直读版,直径2.44厘米,重3.4克,与新疆所的钱文旋读品种版式不类。其钱文隶兼八分,尤其是“通宝”二字,具有明显的开元钱书体特征,从版式上看显然是用盛唐时所铸“大字狭元”背左月纹版改范而就。目前是钱发现极少,仅数枚而已,且大多出自中原和辽东地区,有可能为建中初官炉所铸之改范试样钱,当可跻入唐钱珍稀品之列。此亦有朝鲜铸币一说,可备存考。其级别为二级下,市场参考价人民币2万元左右。
当时为内忧外患所困扰的唐朝,在河西、陇右失陷后,便完全失去了和西域的联系,直到十多年后仍坚守西域的李元忠、郭昕(21)派遣的使臣于建中二年(781年)万里迢迢绕道回鹘来到长安后,朝廷才惊喜地发现西域二镇(安西和北庭)仍控制在唐朝留守手里。“北庭、安西自吐蕃陷河、陇,隔绝不通,伊西、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四镇留后郭昕帅将士闭境拒守,数遣使奉表,皆不达,声问绝者十余年;至是,遣使间道历诸胡自回纥中来,上嘉之。秋,七月,戊午朔,加元忠北庭大都护,赐爵宁塞郡王;以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赐爵武威郡王;将士皆迁七资。”(22)“贞元二年(786年),伊西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卒”,同年5月“以伊西北庭节度使留后杨袭古为北庭大都护”(23),“其后,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安西、北庭无援,贞元三年(787年)竟陷吐蕃。”
因此,不同铸地所铸同类钱币就更加增加了钱币规格、大小、重量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其差异性的存在也就更容易被人们理解了。
吐蕃是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地方,公元7—9世纪是其强盛时期。为和唐朝争夺对丝绸之路贸易线路的控制,早在唐太宗时期吐蕃就在河西及西域地区多次和唐朝发生冲突。当时唐朝国力强盛,曾有效地扼制了吐蕃的进攻。但天宝十四载(755年)“及安禄山反,边兵精锐者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所留兵单弱,胡虏稍蚕食之,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自凤翔以西,颁州以北,皆为左衽矣。”(20)遂给图谋已久的吐蕃以可乘之机。《旧唐书》卷四十《地理志》安西大都护府条中记载了吐蕃入侵河西及西域的大概情形,“至德后(756—758年)河西、陇右戍兵皆征集,收复两京,上元元年(760年)河西军镇多为吐蕃所陷,有旧将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府,二镇与沙陀、回鹘相依,吐蕃久攻之不下。”
近几年来,有的泉友根据自己手中实物将“大历元宝”按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次大型、中型、小型”五类;将建中通宝按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还有,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库车是大历、建中、元字、中字钱币的铸地。但根据对近年情况资料的分析和对实物的研究,许多钱币爱好者和学者认为:大历、建中、元字、中字钱币铸地不止库车一处,新疆焉耆县可能是另一铸地(本人也同意这种观点)。因此,不同铸地所铸同类钱币就更加增加了钱币规格、大小、重量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其差异性的存在也就更容易被人们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