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虽然铜钱的种类也不少,但数量不多,因铸钱成本高,所以时铸时罢,甚至还限制或禁用铜钱,这主要是与金的纸币流通有关。
传为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崇庆元年(1212年)所铸。“崇庆通宝”四字楷书,直读,仿瘦金体,光背无文。有、折二两种。径2.4厘米,重3.6克,折二径2.7厘米,重6.4克。另铸有“崇庆元宝”钱。
上海艺术品交易交流鉴定中心近几年对崇庆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崇庆通宝----------------------价格:RMB1,780,000----日期:2017-10-21
崇庆通宝----------------------价格:RMB1,690,000----日期:2016-04-13
崇庆通宝----------------------价格:RMB3,480,000----日期:2016-06-25
崇庆通宝----------------------价格:RMB1,440,000----日期:2016-07-12
崇庆通宝----------------------价格:RMB1,390,000----日期:2016-02-13
近几年崇庆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崇庆通宝----------------------价格:RMB1,890,000----日期:2016-11-06
崇庆通宝折二------------------价格:RMB2,710,000----日期:2017-02-21
崇庆通宝折二------------------价格:RMB1,830,000----日期:2016-07-21
崇庆通宝----------------------价格:RMB1,580,000----日期:2016-03-10
崇庆通宝----------------------价格:RMB1,370,000----日期:2016-04-26
明朝时期:大中通宝(背鄂、济、福、京、桂二、三福、广二、广三、广五)、洪武通宝(背京、鄂、济、广二、广五、桂三、桂五)、永乐通宝(背三钱)、弘治通宝(折五)、嘉靖通宝(背二钱、三钱、五钱、十一两、光背大钱)、崇祯通宝(背二大钱、背十二两)、大明通宝(光背大钱)、弘光通宝(楷书光背)。
古代白银。春秋战国时代早使用银币,那时的银有布状、版状和圆饼状。秦始皇统一后,下令不许以白银为。魏晋、隋唐有少量银币,到了宋代白银使用范围和数量大大增加,白银在流通领域地位超过。宋后期又下令废止,元代以纸币为普遍,明代之后白银又渐渐成为普通用的。清代以银为主,以铜为辅。清末至民国,各地还多有银币发行,品种繁杂。古代的纸币。北宋的“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早的纸币。元朝以使用纸币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用桑皮纸为钞料,一贯钞高一尺、宽六寸,是我国大的纸币。清初不印纸币,后由于国家困难,印发“户部银票”,简称“官票”。以后又发行“大清宝钞”,简称“宝钞”,面额复杂,很快就急剧贬值。到咸丰末年、官票已成废纸,宝钞一贯仅值二三文。同治以后,停止使用纸钞,仍行铜钱。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周秦汉考古、楚文化、考古学礼制文化、古代丧葬制度、古代青铜器、古代等。
民国泉家著书称:崇庆元宝史志不载。唯辽中一枚孤品,大如折五,形制与文字近似泰和重宝。“崇庆元宝”四字作玉筋篆,旋读,光背无文。钱体铜色青白,制作精整,文字秀美,仿崇宁钱制,然仔细推敲仍不免匠气。近代京沪诸多泉家皆审为真品,而钱币学家郑家相以为当属金泉。然时过境迁,随着全国性的泉藏热,昔日泉谱已付笑谈。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初以贝币作为交换单位)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晰,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