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早期玉龙钩的特征
龙首昂起,较宋时宽大,龙眼显然已从重眉中游离出来,眼球突起;螭的耳尖由元代下耸式转而向上方耸立;钩的躯体造型已从琵琶形转向螳螂形,钩体变薄,钩钮亦低,有的为花瓣形钩钮。
清代玉龙钩的特征
龙尾更细长,分为两股,一长一短,左右分开。这种钩首为龙头,钩体雕螭纹,二者相互呼应的形制,在玉带钩的造型中基本成为程式化,延续时间很长,从元代至清代大都是这种形式,人们通常将这种玉带钩俗称为“玉龙钩”,其中也有“苍龙教子”寓意。
上海艺术品交易交流鉴定中心近几年对清白玉螭龙纹带钩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初白玉洒金螭龙纹带钩--------价格:RMB3,230,000----日期:2016-11-06
清白玉带皮雕螭龙纹带钩--------价格:RMB3,950,000----日期:2017-01-12
清白玉螭龙纹带钩--------------价格:RMB3,870,000----日期:2017-10-24
清乾隆白玉螭龙纹带钩二件------价格:RMB1,430,000----日期:2016-12-24
清白玉马头形带钩、白玉螭龙----价格:RMB3,580,000----日期:2016-08-20
近几年清白玉螭龙纹带钩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乾隆羊脂白玉、水晶三羊开----价格:RMB3,160,000----日期:2016-01-20
清白玉锦地螭龙纹水洗----------价格:RMB2,740,000----日期:2017-05-28
宋末明初白玉镂雕子母螭龙杯----价格:RMB3,850,000----日期:2017-07-13
18世纪白玉浮雕螭龙纹带钩----价格:RMB2,970,000----日期:2017-07-08
清白玉螭龙纹带钩--------------价格:RMB1,390,000----日期:2017-10-08
这类绦钩与常见的带钩不同,主要区别在于钩首,钩首短圆、扁薄,纹样一般阴刻,不作高浮雕,以便与绦环相扣,钩颈与钩体上的高浮雕纹饰间距大。数量比常见的玉带钩要少得多。元代钩、环的高形式,是钩、环合二而一,两者相扣,使用便捷。
螭虎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虎头螭身,是螭和虎的合体,传为山神,有守护神之称,是古人根据想象创造的神物。东汉学者高诱注《吕氏春秋》说:螭,龙之别也。”《汉书》注解称:“螭,为龙子”。许慎《说文解字》:“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汉书·杨雄传》注引三国人韦昭:“螭,似虎而鳞”。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神武、玄幻、力量、权势和王者风范。螭虎形象成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魏晋以降乃至明清延续不绝,屡见于各类艺术品。玉雕上的螭虎形象早见于战国中期。民国年间,洛阳金村战国墓曾有玉三螭纹璧,现存美国纳尔逊艺术馆。到汉代,开始大量用作玉器纹样,盛极一时。
以乾隆为代表,选料讲究,玉质纯净,脂感较强,除了继承明代的传统以外,雕刻更细腻和丰满,可谓毫发不爽。
清乾隆翡翠雕双螭龙钩
上面一螭,体量较小,围绕韘佩尖部环绕攀附,动感十,一副调皮讨巧可爱相,抬头仰视穿云螭,应为幼螭;左下一螭为穿云螭,螭首穿璧而过翻转趴伏,含情脉脉注视上面幼螭,顾盼有声,应为母螭;右侧边攀附一螭,神态威严,孔武有力,与穿云螭形成交尾之状,右爪则轻抚幼螭尾,似有呵护鼓励之意,当为雄螭。三螭一气呵成,气韵生动,呼应传神,共同构成一副“苍龙教子”的生动场景。背面采用阴线刻和汉代独特的“游丝毛雕”技法,线条飞动,以勾连纹、冰纹和短直阴线雕琢出云气纹,烘托出三螭穿云嬉戏的超凡意境,创造了浪漫神奇的神话世界。
清代中晚期鼻梁凹度更为严重,眼睛象两根小棍夺眶而出。清晚期螭的四肢紧贴钩面,两条后腿似乎在一条平行线上,形象笨拙,似停留状,生动活泼的气息荡然无存。清代早期的器物,在各个工序中都很讲究,所以无论在制作、磨工、抛光等方面都是超过前代的,带钩体形变大、变长。特别在玉材选择上非常严格,玉色洁白,光泽强烈,大都采用白玉和上等粉皮青玉进行加工,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