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此,与其随波逐流,追逐艺术品市场上表面呈现的涨跌冷暖,不如将视角转回到艺术品具体板块的品种结构和行情演变上,分析艺术品的内在价值,捕捉行情变化的蛛丝蚂迹。笔者大略统计了历年拍场上成交价排在前百名的124件乾隆玉器(材质不包括翡翠,品种不涉及玉玺),为读者奉上一份乾隆玉历年成交的写实纪录。涉及玉器皆为各拍卖公司明确记录的拍品,并不涉及真伪鉴别问题。
看到此经书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佛教文物鉴定专家金申也连声赞叹:“是件好东西!”金申告诉记者,经鉴定这本藏经书应该是清代早期的物品,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上面的经文都是用纯金、纯银所写。
上海艺术品交易交流鉴定中心近几年对碧玉佛像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碧玉填金阿弥陀佛像------------价格:RMB3,350,000----日期:2017-08-21
乾隆碧玉龙凤杯----------------价格:RMB1,660,000----日期:2017-08-13
清碧玉狮纹炉------------------价格:RMB1,140,000----日期:2017-05-23
清中期碧玉阴刻填金佛像板------价格:RMB3,890,000----日期:2016-04-17
清碧玉镂空香熏----------------价格:RMB3,140,000----日期:2016-02-10
近几年碧玉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碧玉狮纹炉------------------价格:RMB1,780,000----日期:2016-09-05
清碧玉狮纹炉------------------价格:RMB1,660,000----日期:2017-02-26
碧玉填金阿弥陀佛像------------价格:RMB3,460,000----日期:2016-02-18
清中期碧玉阴刻填金佛像板------价格:RMB1,420,000----日期:2016-09-21
碧玉佛像----------------------价格:RMB3,130,000----日期:2016-08-22
昨日,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兰州选宝大会正式开幕。选宝现场有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许忠陵、国家博物馆鉴定专家王中信等5位专家“慧眼识宝”。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当天的选宝大会可谓“宝物频出”,有红山文化的玉器、战国时期的玉带以及元代佛像等。值得一提的是,一件重约30斤的“金银字藏经”出现在选宝现场。经专家鉴定,此经书是清代早期时皇家寺院之物,价值不菲。
保护不妥战国“玉带”掉价了
”在选宝现场,中国收藏家协会古陶瓷主任朱民英拿着一件战国时期的“玉带”深感惋惜地告诉记者,此玉带是20块5公分长的小玉块勾链而成,上面有精美的凤、鸟纹饰。“这是一件随葬物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但收藏者将上面的‘包浆’洗去了,为断定它的年代造成了困难,这样其价值也大打折扣。”
昨日下午4时许,3位市民将收藏几十年的“宝物”搬到了选宝现场,外面被裹得很严实,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当收藏者打开此物时,立刻吸引了许多人围观。记者看到,这是一件大型的藏经书,重30多斤,长约60公分,宽20多公分,高16公分。经书的正反面有约2公分厚的墨绿色“护经板”,上面刻有纹饰和藏文,藏文用沥金撰写。打开护经板,里面的内容更令人称奇。黑色的底子上面是用金粉和银粉写的藏语经文。
而且从经书的造型及本身的价值来看,并非普通寺院所能收藏得起,应该是清代皇家寺院之物。后来,据记者了解,类似的金经书传说共有一套13本,兰州所见的只是其中一本,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金申给了这本“金书”一个保守价30万元。另悉,此次选宝活动将持续至8月19日。
在价格低谷多年徘徊的玉器,成为金铜佛像、珐琅器后的目标。其次,自乾隆朝开始大肆开采的新疆和田玉料面临枯竭之。2000年后,即便新采的和田料,价格也逐年倍增,加剧了明清玉器价格上扬。再者,北京奥运会相关产品对和田玉的使用及媒体的广泛报道,玉器特别是和田玉的文化内涵得到普世化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