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镯虽然被认为是作为手臂的装饰物,是人们早萌生的一种朦胧的爱美意识,但也有许多科学家认为,手镯初的出现并非完全是出自于爱美,而是与图腾崇拜、巫术礼仪有关。同时,也有史学家认为,由于男性在经济生活中占有的统治地位,使得戒指、手镯等饰物有了一种隐喻拴住妇女,不让其逃跑的蛮夷习俗。这种隐喻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存在着。玉手镯在中国古代是成对佩戴的,现在一般多是单只佩戴。如果戴手镯又戴戒指时,则应当考虑两者在式样、质料、颜色等方面的协调与统一。
据有关资料显示,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遗址,和位于山东曲阜西夏侯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便发现了陶环、石镯等古代先民用于装饰手腕的镯环。这种“跳脱”式臂环,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
上海艺术品交易交流鉴定中心近几年对战国绳纹玉镯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白玉镯------------------------价格:RMB1,210,000----日期:2017-06-09
翠玉镯------------------------价格:RMB1,540,000----日期:2017-02-16
白玉镯------------------------价格:RMB2,170,000----日期:2017-01-05
玉镯--------------------------价格:RMB2,810,000----日期:2017-07-03
羊脂玉镯----------------------价格:RMB3,560,000----日期:2017-06-19
近几年战国绳纹玉镯市场成交的价格:
白玉镯------------------------价格:RMB1,740,000----日期:2016-12-12
关良拾玉镯立轴设色纸----------价格:RMB3,120,000----日期:2016-10-23
翠玉镯------------------------价格:RMB1,260,000----日期:2016-11-04
翠玉镯------------------------价格:RMB3,120,000----日期:2017-01-06
羊脂玉镯----------------------价格:RMB2,610,000----日期:2017-07-04
商周至战国时期,手镯的材料多用玉石。无论是手镯造型还是玉石色彩,都显得格外丰富。除了玉石以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金属手镯。
西汉以后,由于受西域文化与风俗的影响,佩戴臂环之风盛行,臂环的样式很多,有自由伸缩型的,这种臂环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环的大小。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金陵人登六朝陵寝,得玉臂之,功侔鬼神"。还有一种叫作"跳脱"的臂环,如弹簧状,盘拢成圈,少则三圈,多则十几圈,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用于调节松紧。这种"跳脱"式臂环,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
隋唐至宋朝,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称之为必须臂钏。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都清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这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平民百姓也十分热衷。据史书记载,崔光远带兵讨伐段子章,将士到处抢掠,见到妇女,砍下手臂,取走臂钏。可见当时戴臂钏的女子并非少数。
手镯作用
手镯的作用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显示身份,突出个性;二是美化手臂;三是身体。手镯一般佩戴在左手上,镶宝石手镯应贴在手腕上,不镶宝石的,可松松戴在腕部。只有成对的手镯才能左右腕同时佩戴。
玉(王勒)中心钻贯通孔,外大里小,孔璧上见台阶状断续旋痕,这是古代玉工桯钻沾水加砂手工磨钻时留下的痕迹。这与当今完全依靠仪器测定、机械加工的规范相比,差距较大。正是这种看似微不道的细微差距,反映出来的韵味则完全不同,这种拙中见秀的古玉神韵也正是当今作伪者难仿冒的。
春秋战国时是绳纹古玉的鼎盛时期,绳纹镯、环时有。王侯贵族使用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晶莹的青玉较多,白玉极少。玉质为和田籽玉。此时的绳纹较细密,并360度斜向绞圈,考古学术界将这样的绳纹称为绞丝纹或扭丝纹。有准确的考古资料记载的见古方编著的《中国古玉器图典》第199页刊登的,从河南固始县侯古堆1号墓的春秋晚期绞丝纹玉环。
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遗址,在山东曲阜西夏候新石器时代遗址等,考古学家均发现了陶环、石镯等古代先民用于装饰手腕的镯环。从的手镯实物来看,有动物的骨头、牙齿,有石头、陶器等。手镯的形状有圆管状、圆环状,也有两个半圆形环拼合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