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八大山人瓷板画广州哪里怎么鉴定出手记录

时间:2017-08-07 10:33

  八大山人的字、号、别名格外多,他原名统,又叫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

  后做道士,居“青云谱”,入清后隐其名字,削发为僧时取法名传綮,字刃庵,用到康熙庚甲(1680年)55岁。

  号雪个始于41岁,用到55岁。号个山始见于46岁,直到59岁。他还有驴、驴屋、人屋等号,驴款最早见于56岁,最晚是58岁。人屋、驴屋一同运用。

  60岁曾经运用的字,号尚有法堀、掣颠、纯汉、綮雪衲、卧屋子、弘选等。

  朱耷为僧名,“耷”乃“驴”字的俗写,至于八大山人号,乃是他弃僧出家后所取,始自59岁,直至80岁逝世,曾经的字均弃而不必。

  所书“八大山人”含义深入,“八大”与“山人”紧联起来,即“类哭之、笑之”作为他那隐痛的寄意,他有诗“无聊笑哭漫撒播”之句,以表达故国消亡,哭笑不得的心境。

  《岁寒三友图》,图中松、竹、梅的构思,已清晰传达出借“岁寒三友”表达出的坚毅、坚贞的时令。尔后《岁寒三友图》变成画家表达超然高尚之气魄的固定程式。苏东坡有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行居无竹。”又如文同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松树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独自画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笔下的“常客”。梅的画法在杨无咎时创出后,后世画梅能手也层出不穷。到赵孟坚时才把松、竹、梅放在一同,创“岁寒三友”之格。

  在我国画中,松、竹、梅是常被体现的体裁,而在“文人画”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风雪,不畏霜寒之性,体现人格质量和时令。苏东坡有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行居无竹。”又如文同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松树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独自画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笔下的“常客”。梅的画法在杨无咎时创出后,后世画梅能手也层出不穷。到赵孟坚时才把松、竹、梅放在一同,创“岁寒三友”之格。

  朱耷,[1] (zhū dā)清初画坛“四僧”之一。谱名朱统*(*上林下金,发劝音),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望。爸爸朱谋觐,拿手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逝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遭到父辈的艺术熏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

  八大因为他的特别身世,和所在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 直抒胸臆,而是经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体现。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格外是那对双眼,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咱们日子中所看的鱼、鸟的双眼,日子中鱼、鸟的双眼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心也不会滚动。八大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滚动,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哩。他画的山石也不像往常画家画那个姿态,浑浑圆圆,上大下小,虎头蛇尾,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妥,立不立得住。他画的树,老干枯枝,只是几个杈椰,几片树叶,在森林中几万棵树也挑不出这样一颗树来。他画的风景、山、光秃秃的树,杂乱无章,荒荒凉凉,果真有这么个地方,我想谁也不肯到这里来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