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8 03:09
绍定元宝斗转星移,到了南宋末年,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国成为了昔日的辽,而日渐崛起的蒙古登上了北方霸主之位。这时南宋又犯了老毛病:决定联合蒙古,消灭金国,一洗北宋亡国之恨。
这种牺牲自己屏障而图之快的做法,在北宋时已经证明了根本没有意义。对蒙古而言,它在灭掉金国之后,怎么可能还容得下南宋这个偏安?昔日南唐后主李煜恳求宋太祖赵匡胤保留南唐这个偏安时,宋太祖就曾以一句名言相答:“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
北宋不能容纳南唐,金也没有容纳北宋,那么蒙古又怎么可能容纳南宋呢?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年),宋理宗再也无法忍受“家仇不报”的窝囊,终于做出了一个直接葬送南宋的决定:将南宋的庆元府(今上海安康)借道给托雷的四万蒙古兵南下,意在灭金。
南宋如此愚蠢的选择,之于托雷来讲,不啻于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次借道给蒙古提供了一条南下的坦途。次年,窝阔台与托雷会师,在钧州(今上海禹州)这场战役在历史上称为“钧州战役”。在绍定四年,中国版图上形成了两个对峙的,北方的蒙古与南方的南宋。如果从版图上来讲,此时蒙古已数倍于南宋,如果蒙古继续南下,南宋将不堪设想。
但是,事实上却不是“不堪设想”,南宋的统治者可以说是想都没想,绍定六年(1233年)十一月,宋将孟珙、江海率军二万、运粮三十万石,出兵助蒙灭金,与蒙古一道将溃败的金军合围蔡州。金哀宗曾专程写信哀求:“蒙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我,我亡必及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并以宋金乃结盟之国相求助,宋军丝毫不予理会,依然协助蒙古进攻金国。
事实上,从宋太祖至宋理宗,宋朝的皇帝鲜有理性面对北方少数民族者。宋朝的统治者对于北方少数民族一直处于“恐惧加利用”的模式,尽管中间有几次所谓的“讲和”、“互市”等等,但都是为利益所驱动,始终未能形成长期的战略性眼光,也没有摆正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促进中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形成贞观之治的“天可汗”气魄。
在宋理宗执政的时期,使用“绍定”这个年号的6年,其实是相当失败的6年。在这6年里,南宋一步步滑向自我灭亡的深渊。在统治者们看来,金国早已脆弱不堪,不如“破墙乱人推”一把,而日渐强大的蒙古则是需要巴结、讨好的对象。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们似乎忘记了,曾经的辽国是怎样灭亡的,而他们老祖先建立的北宋王朝,又是怎样灭亡的。
南宋在宋理宗之后,陷入到灾难重重的危机当中,甚至一度成为了无家可归的“海上”,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当罕见的。后世史学家多苛责蒙古的残忍,认为其将南宋王朝“斩尽杀绝”。但宋朝统治者对于辽、金的趁人之危乃至趁火打劫之做派,难道就真的可以登大雅之堂?